鼓起农民钱袋子 需更多政策扶持

鼓起农民钱袋子 需更多政策扶持
   

  做职业化农民
  3月8日,在即墨南泉中心社区王家小桥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西红柿枝头上挂满果实,煞是喜人。
  2009年,青岛耕润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村里240户中有一大半的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村支部书记王信业当选为理事长。在几年的发展中,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规模逐渐扩大,占地45亩,建有11个大棚,以种植西红柿、芹菜、黄瓜等为主,并注册了耕润牌商标。
  “别看现在是生机盎然,这些冬暖式蔬菜大棚刚建成时,种些什么、怎样才能形成规模,确实让农户伤起了脑筋。”王信业介绍,为推进大棚蔬菜种植,促进产业转型、农民增收,王家小桥村专门组织种植能手赴外地观摩,参加各种冬暖式大棚果蔬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种植能手们“取经”归来,凭着过硬的技术带动种植户们开展科学种植。
  “种地也是门学问,过去谁都会种,但现在比的是谁能种好,我们上培训班学习科学种地、学习经营管理,就是要做现代化的职业农民。”王信业说,这些蔬菜主要供给城阳水果蔬菜批发市场。
  看好“杠69”西红柿的高附加值,王信业去年种了4个大棚的“杠69”西红柿。他说:“前年我就想着种些收益高的蔬菜,但一直没想好种什么。今年去城阳学习的时候,一看到西红柿。哎,对了,就这个了。”
  “杠69”对栽培环境要求很高。生长期比较长,一般要有5个月左右,而上市期又比较短,一般是从4月到7月。储存期也较短,不利于贮藏。王信业想试种以后,把技术教给合作社的其他社员,大家一起致富。
  “杠69”西红柿是青岛农科院早期培育的西红柿品种,是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品牌产品,在岛城市民中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它单果重、外形不圆且果尖青绿有棱角。和红色、粉红色的西红柿相比,“杠69”酸中带甜,软硬适中,口感好,更适合生吃。

  直供超市、社区谋销路
  今年,由于蔬菜价格受制于中间运输商,王信业决心联系超市大卖场,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将蔬菜放在大卖场出售,既能保障种植户利益,又让超市的蔬菜物美价廉,形成一种超市与农户直接接轨的运营模式。
  王信业说:“我们的蔬菜直供超市,是为了让市民吃上美味、绿色的农产品。在我们的大棚基地,不打药、不施肥,可以随便参观,也经得起考验。农超对接,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帮农民统一订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解决了政府‘包’不了、部门‘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问题,农民、超市、消费者从中都得了实惠。”
  王信业走超市的路子,是因为之前尝到了走社区销售的甜头。他现在有两辆直供社区的货车,每天早上去社区卖蔬菜。“我们合作社直供的蔬菜新鲜又便宜,社区的大爷大妈都排着队来买,两辆车拉出去一会儿工夫就卖完了。”
  合作社的成立,也为村民们省了不少心,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合作社还对会员承诺以“成本保底价”且“高于当地农贸市场批发价”收购。也就是说,如果蔬菜价格下跌,社员可按事先约定的成本保底价将蔬菜出售给合作社,以确保成本得以回收;而如果蔬菜价格上涨,合作社则需以不低于当地农贸市场批发的价格收购社员种植的蔬菜。

  规模扩大受资金制约
  王信业打算今年建80个钢棚,在原有蔬菜基础上,再种植油菜,“油菜在青岛的市场很好,一亩一个的棚能种两万斤的油菜呢。”但是他坦言:“实在是不敢投钱建大棚了,资金链接不起来,投资太大了。”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农民分散经营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规模化、组织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合作社、散户和村民“抱团”运营,有了更多议价权,当市场行情不好时,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我们在与不少蔬菜种植大户交流中了解到,蔬菜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单户农民在资金的争取、技术和品种的引进及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资金问题解决后温室建起来了,技术及品种也难以占领前沿制高点,弯路难以避免。在市场方面,也只有规模化生产更容易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获得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
  王信业说,村里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小、资金缺乏的问题,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合作社要真正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目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介于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之间,这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障碍:融资和税收优惠问题。由于两者之间界限模糊,所以一般很难享受政府在税费、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合作社资金来源困难。
  “现在种植蔬菜的地区和合作社实在是太多了,如何做出特色是我们现在一直思考的问题。毕竟,做好品牌不容易,只有做好了品牌,才能走中高端路线,合作社以后的发展才会‘一劳永逸’。”王信业希望,以后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品牌打响,在南泉中心社区建起瓜果观光长廊、蔬菜生态示范基地、瓜果采摘园等特色区,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