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无公害菜豆生产技术规程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 153—2010   无公害菜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0发布  2011-03-20实施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地环境. 1

4 生产技术. 1

5 病虫害防治. 2

6 采收. 4

7 生产档案.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禁止在菜豆上使用的农药. 5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城阳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国才、兰孝帮、刘爱娜、赵爱鸿、阮桂丽、王黎、吴卓斌、朱彤丹、郝更德。


公害菜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菜豆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菜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23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凉爽、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地块,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4  生产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纯度≥97%,净度大于≥98%,发芽率≥90%、含水量≤12%的要求。

4.2  整地施肥

667m2 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kg4000kg,过磷酸钙15kg20kg,硫酸钾5kg10kg为基肥,深耕25cm,整地做畦。

4.3  播种

4.3.1  播期

露地直播时,10cm地温应稳定通过15;设施栽培育苗移栽时,10cm地温应稳定通过12

4.3.2  播量

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大小、种植密度及发芽率的高低确定,每667m2一般播种量为:小粒品种(千粒重小于300g)约为5kg,大粒品种(千粒重大于500g)约为8kg

4.3.3  种子处理

播前清除杂质,尽量选用新种子,播种前应将种子晾晒1d2d,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率。

4.3.4  播种方法

播种可人工穴播、开沟条播、人工点播器点播、播种机播种等。

4.3.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2.5cm5cm

4.3.6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因菜豆类型而异,矮生品种穴播的行距为65cm70cm,株距30cm,每穴4粒~5粒种子。蔓生品种单作穴播的行距为65cm70cm,株距40cm,每穴3粒~4粒种子。矮生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000/667m215000/667m2,蔓生品种适宜密度为 8000/667m210000/667m2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在菜豆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

4.4.2  水分管理

菜豆幼苗期应适当控水,以保墒为主,进行蹲苗,开花期需水较多,久旱无雨多风则生长不旺、花荚易落,应及时浇水,但田间水分过多则造成烂根,遇大雨积水要及时排除。

4.4.3  追肥

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幼苗期可不追肥。矮生品种在开花初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0kg/667m215kg/667m2。蔓生品种除在开花初期追一次肥外,第二次追肥应在第三穗花序座荚时进行,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0kg/667m2 16kg/667m2。选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4.4  插杆

非矮生品种大田栽培时要进行插杆支撑,在豆苗长到25cm时,离植株10cm左右及时插杆培土,并按逆时针方向引蔓上杆,每穴1杆,杆长1.8m2m左右。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虫害种类

菜豆主要病害有锈病、细菌性疫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豆荚螟、美洲潜叶蝇等。

5.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5.3  农业防治

5.3.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使用健壮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子。

5.3.2  合理品种布局,实行轮作倒茬,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3.3  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

5.3.4  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5.4  物理防治

5.4.1  设施防护

温室和大棚的通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可防治蚜虫、白粉虱等。

5.4.2  诱杀与驱避

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每667m2悬挂3040块黄板(25cm×40cm规格)。

5.5  生物防治

5.5.1  天敌

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保护天敌如七星瓢虫等,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

5.5.2  生物药剂

采用苦参碱、印楝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源农药。

5.6  化学防治

5.6.1  农药使用原则

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交替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所选药剂使用量为有效成分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6.2  禁止使用的农药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5.6.3  锈病

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g/hm2125g/hm2进行叶面喷雾,一季作物最多施3次,或用33%锰锌·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71.25g/hm2495g/hm2进行喷雾。

5.6.4  细菌性疫病

可于发病初期,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8.1g/hm237.5g/hm2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药,连喷3次~4次。

5.6.5  白粉病

发病初期,选用氟硅唑乳油45g/hm256.25g/hm2喷雾,每隔7d10d施药1次,连续2次~3次;或用宁南霉素水剂90g/hm2125g/hm2进行喷雾。

5.6.6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g/hm260g/hm2,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g/hm2150g/hm2,或25g/L溴氰菊酯乳油3.75g/hm27.5g/hm2喷雾,每隔7d10d施药1次,连续2次~3次。

5.6.7  豆荚螟

在豆荚螟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发生初期时,选用20.2%甲维·丙溴磷乳油454.5g/hm2606g/hm2进行喷雾,视虫情每5d7d施药一次,可连施2次;或选用50g/L虱螨脲乳油30g/hm237.5g/hm2进行喷雾,一季最多使用3次;或在豆荚螟盛发期选用522.2g/L氯氰·毒死蜱乳油391.9g/hm2470.25g/hm2进行喷雾。

5.6.8  斑潜蝇

于斑潜蝇1龄~2龄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5.4g/hm210.8g/hm2对植物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喷雾,或用0.9%阿维·印楝素乳油6.75g/hm29.45g/hm2进行喷雾,或用20%灭蝇胺可溶粉剂120g/hm2180g/hm2进行喷雾。

6  采收

菜豆开花后10d15d,嫩荚已充分长大,种子略显,荚大而嫩时采收,采收应及时。

7  生产档案

7.1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

7.2  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禁止在菜豆上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3911)、治螟磷(苏化203)、久效磷、磷胺、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甲基硫环磷、杀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涕线丹、林丹、氯丹、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灭多威、特丁硫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五氯酚、杀螟松、1059、杀螟威、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锌、磷化铝、地乐酚、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401及以上品种的复配制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