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委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2012年,根据农委党委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求,我委科学制定了年度工作奋斗目标: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建成全市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辐射全市150处“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完善基于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和触摸查询终端的信息服务通道。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我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先进城市—上海的建设情况为标杆,通过比对标杆逐项找差距,明确追溯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突破点,注重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了体系建设的成效性和创新性。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2年底,我委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初步建立,全市150处“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纳入市级追溯管理平台,消费者可通过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12316为农服务热线和手机短信方式查询贴码产品生产信息,有效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我委建设经验被农业部、省农业厅以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国推广。青岛电视台、青岛电台、青岛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我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情况给予了宣传报道。
二、与标杆城市建设情况对照分析
上海建设情况:为保障上海2010年世博会期间蔬菜质量安全,2009年上海市农委建立了蔬菜质量监管监控平台,在全市选取了158家生产基础好的生产基地作为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6.2万亩。在迎世博基地建立基地管理管理系统,要求基地认真做好农资投入品规范管理和田间档案农事操作记载,通过网络及时将生产数据上传到监控平台。据统计,2009年158家迎世博基地上传生产各类数据达74万条。同时积极推进上市蔬菜的条形码查询工作,12家首批条形码建设单位进行产地编码登记,通过对上市包装蔬菜张贴条形码查询,市民可以快捷对上市蔬菜质量安全进行追溯。同时上海市农委蔬菜办还制定了《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2009年6月份上海市农委对158家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蔬菜科技指导员和蔬菜植保员等600多人,进行分别3次的集中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特别是对蔬菜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掌握进行重点培训,并对通过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关证书,其中165个学员全部取得了证书。
截止到2012年底,上海市农委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作进一步完善,对生产基地实行淘汰和准入制度。结合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和上海本地区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拓展了平台系统覆盖面,目前,上海市纳入质量追溯系统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03家。
我市建设情况:2011年,我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基地进行二维QR码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2012年,在试点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工作要求,我委科学编制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建设的标杆,力争用三年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上海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进程。
2012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外信息服务要求,建立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通告、工作动态、产品认证、产品推介、消费指导和溯源查询等栏目,对外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动态、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优质农产品和诚信企业宣传展示等相关信息,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扩大政府工作影响力。
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设了基地认证与资质管理系统、编码管理系统、生产档案管理系统、质量检测管理系统、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基于对全市各区市的质量安全监管数据和生产基地的生产过程数据的汇总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高青岛市农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分析决策水平。
建立基地管理系统,全市150家“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纳入体系范畴,产品追溯总面积达到4万余亩,涵盖瓜菜果茶、食用菌、粮油等优势产业。要求基地产品全部张贴二维QR可追溯码上市,消费者可通过网站(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手机短信(106901601093)、12316热线电话进行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
三、体系建设的效益性分析
(一)有效实现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青岛致力于打造“食品最安全城市”,其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之前,对基地农产品质量监管仅限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缺乏实时监管的手段和途径,农产品质量监管实际是“事后监管”,即出现质量问题再行追溯,导致监管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滞后的状态。追溯体系的建立,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都进行记录,实现农产品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可追查,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系统会发出预警,可以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真正实现产品质量源头控制。
(二)保护本地区名优农产品。多年来,本地区假冒崂山茶、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等名优特色产品的现象长期存在,占据了名优产品应有的市场份额,同时山寨产品的横行也降低了名优产品的美誉度。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名优产品的身份回归,产品有效张贴追溯码上市,能有效打击假冒伪劣,更好地实现产品优质优价,实现本地区名优产品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在推进质量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工作中,生产者的诚信守法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企业为满足追溯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生产流程,完善生产规范,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质量追溯工作的逐步深入,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都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强化。
(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偏重于公益性非生产经营项目,其最大的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潜在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一是社会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可以实施监控本地区内农产品生产状况,同时也宣传、推介了本地区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监督权和知情权,引导群众健康消费。二是经济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在实现全市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安全监测和质量追溯的同时,还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2012年在农业部对青岛地区例行监测中,本地区蔬菜产品合格率较上年度提升了0.8个百分点。产品质量追溯标签的使用,增加了产品质量可信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三是生态效益。通过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时监控,规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其生态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
四、体系建设的创新性分析
我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结合其他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质量监管工作实际,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建设独具特色的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预警机制的形成。我市追溯系统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关键因子和关键点进行危害分析,如对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毒素等因子的发生发展规律、作用形式及危害程度进行研究判定,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为监管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
(二)独特的标签形式设计。为了更好体现质量监督的作用,基地统一配发由我委监制的带有“情系三农”LOGO的彩色防伪标签,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产品质量溯源,通过标签上的二维码,可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企业及地块,促进放心消费;二是以政府公信力打造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品牌标识,提升贴标产品附加值。
(三)与其他部门的有效衔接。青岛农委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为实现农产品从产地餐桌的有效监管,我委质量追溯系统借助于产地证明系统与市商务部门系统有效对接,解决了种植户或不宜包装产品的身份识别问题,从而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实现农产品产地管理与市场准入的有效对接,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模式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