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莱西市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花生是莱西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经济作物,其制品是我市最大宗出口农产品,常年出口15万吨左右,占山东省出口量的1/3。因此,围绕花生形成的花生产业链是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无论种植规模还是加工能力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在发展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各国贸易保护以及技术壁垒的重重设置,各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效益大幅下滑。而目前国内花生种植仍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所产花生果品质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加工的要求,外商退货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传导到到国内市场上,便出现了像去年一样花生价格波动大,前期价格合理农民惜售企业收购困难,后期价格大跌又出现农民卖果难,导致我市花生种植面积下滑,农民不愿投入而单产增速变缓,严重威胁到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遵照市场运行规律,抓紧建立花生出口专用生产基地。基地的建立会确保花生良种全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顺利推广,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技术规程得以贯彻,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节本增效等配套技术落到实处。说到建基地,多年来部分企业虽然也摸索建立过,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复杂形势,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建设,往往是规模小、档次低。好多企业的初级产品仍是从河南、安徽、辽宁等地收购,花生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价格保护机制,与粮食作物比较花生,价格波动大,农民种植花生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花生面积不稳,生产投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又加剧了价格波动。
针对以往企业建立基地出现的问题,本项目将通过组织引导花生加工企业、农户、肥料生产企业、植保合作社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合力在全市建立5万亩出口花生专用基地,抱团发展。通过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花生新品种辐射和新技术推广力度,规范花生生产投入品使用,建立健全花生科技服务,基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三大支撑体系,全面、均衡提升基地花生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从容应对国际市场挑战,保证花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为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有关“三农”政策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世界眼光,对照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的现代花生产业体系,实现花生布局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生产安全化和产品品牌化,把我市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优质花生出口生产基地,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共同实现。
(二)基本原则。
1、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片区开发。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坚持适度规模,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2、坚持质量安全,实现节本增效。积极推行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科学合理用药、用肥,建立生产记录和档案,从源头抓起,加强质量监控,把花生出口基地建设出口创汇高效农业示范区。
3、坚持政府适当补贴,企业支助,农民主体投入,多方凑集资金的原则。政府将实施良种和物化技术补贴,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提升综合服务和示范水平,引导广大农民成为投入主体。
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充分考虑传统种植习惯,引导扶持为主,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流转权,禁止强迫命令。
5、鼓励企业补贴农民,通过增加投入,采取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缓冲价格波动,稳定农民收入。
二、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度规模、成方连片”的原则,在全市选择夏格庄镇、姜山镇、望城办事处、沽河街道、等共4个镇建设10万亩专用优质出口花生生产基地。基地按照国际市场需求,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强调实现花生规范化、安全化生产,并且提高花生生产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节本增效,为我市花生产业链全面升级换档夯实基础。
2、具体目标:(1)通过对出口花生基地统一供种,保证5万亩花生产基地花生果纯度达到95%以上,杜绝混杂,质量稳定,完全符合出口加工的要求;(2)配套完善花生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使基地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率达100%,安全化、标准化生产率达100%,彻底解决农残、黄曲霉毒素等超标问题,确保质量安全;(3)通过花生新技术成果应用推广,提高生产科技含量,出口基地较大田生产单产平均增产1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300元。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规划布局。充分尊重农户自愿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种植习惯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我市沽河流域、南部大洼安排建设10万亩优质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搞好花生栽培生产的科学化、区域化布局。
(二)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基地,使花生的产加销、官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建成由政府主导的花生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依托花生加工龙头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筹备组建统防统治的花生植保专业队;通过引进推广应用花生生产新型机械,筹备组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队;可使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进一步获得受益,扩大了项目和技术的受益群体,
(三)实行物化补贴。1、良种补贴。对10万亩优质花生生产基地使用良种实行补贴,补贴标准每亩50元;2、实行新型农资补贴。对10万亩优质花生良繁基地应用新型肥料和农药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每亩30元。新型肥料注重选用促长、抗逆的新型多元素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及肥效后移、防早衰的控释肥;新型农药注重选用防治叶斑、茎腐、白绢及蛴螬等病虫害效果好、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3、对购置应用新型播种机、特别是收获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贴。
(四)加强新技术推广和培训。加强新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田间培训等方式,积极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重点推广应用粮油轮作等农业措施;实施种子精选、适期播种、缩行增密、平衡施肥、肥效后移、节水灌溉和科学化控;示范推广新型控释肥增产技术和白僵菌、杀虫灯等生物、物理绿色防控新技术;逐步推广普及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
四、投资预算
基地各类补贴1130万元。其中:
(一)良种补贴500万元。按照每亩供种25公斤,补贴标准2元/公斤,每亩补贴50元。
(二)新型农资补贴600万元。主要用于拌种剂、微肥、除草剂、矮壮素等补贴,有利于花生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管理,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三)科技推广经费3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试验示范、总结验收等。
五、关键技术
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花生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在基地中落实推广。
(一)选用良种,打好高产基础。以出口创汇为产业定位,大力推广应用花育22、潍花8号、花育31号、花育36等经过试验示范而筛选出的优良当家专用新品种,并进行科学区域化布局。充分发挥其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抗逆、经济系数高、不早衰,适合加工出口等特点。
(二)根据食品安全最高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根据《莱西市出口大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开发应用无公害、绿色、有机花生标准化栽培技术,从土壤、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各个过程入手,重点解决异品种率高,农残、药残、黄曲霉毒素、丁酰肼等有毒物质超标的问题,完全达到市场和出口要求。
(三)花生专用肥料、农药的研发与技术推广。主要是以青岛三农富康肥料有限公司为主体,组织研究开发花生专用的多功用生物菌肥、生物复混肥、螯合肥等环保型高效肥料,继续完善并大力推广已经开发成功并获得生产推广许可的“嘉宜”牌花生系列专用肥3个。以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配套研发花生专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剂2个、杀菌剂2个、杀虫剂3个及其环保型新剂型—水分散粒剂。以莱西市农技站、植保站等多年试验结果为依据,开展花生无害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开发应用, 尤其是花生蛴螬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发、花生用新型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替代品的筛选研究及大面积推广等。由莱西农技站牵头,花生加工企业参与,筹备组建统防统治的植保专业队伍。农技站联合土肥站进行花生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机专家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解决当前大田生产普遍存在有机肥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我市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下降的问题。
(四)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研发与推广。通过引进、研制、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花生机械化技术装备、配套机具等,逐步实现花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主要是以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花生柔性精密播种机的研究与试制,完善并确定各种工作参数,对柔性排种器进行优化设计;对“4HQL-2型挖拔组合式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进行新产品开发性试制或技术中试。
六、项目计划进度
1—3月中旬。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搞好基地规划,对基地农户逐户进行面积核实、登记造册。
3月下旬—4月中旬。由课题技术指导小组全部成员,集中力量,对示范区相关村庄,逐村进行巡回技术培训,发放相关技术材料;培训主要内容:一是花生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蛴螬防治技术;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是花生规范化播种及打孔放苗技术;四是花生高产科学肥水运筹技术。
4月下旬。进行机械检修,农资供应等,搞好播前准备。
5月上旬。统一机械播种,实行“一机一品种”。
5月下旬。进行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6月上旬-下旬。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做到及时防治。
7月上旬。正值花生盛花期,遇旱浇水,确保有效果针的形成,提高产量。
7月中旬-9月上旬。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化控”和“根外追肥”,尤其搞好花生叶斑病和白绢病的防治,保护好叶片,延长叶片功能期,争取更高的产量。
当花生果壳内表皮变黑果数达到70%时,及时组织农户收获、晾晒。及时督促企业按优质优价原则收购。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全市优质出口花生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花生加工企业、农户、农资生产企业围绕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确保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依托青岛市农业专家顾问团,组建由省花生所、青岛农业大学、各相关业务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工作。
(二)规范基地建设与管理。要切实规范基地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建立工作记录,把基地工作有关的文件、方案、田间记录、测产结果、总结等及时立案建档;二是编印一套技术资料,编制技术培训材料、技术挂图、光盘等,发放给示范片农户。
(三)严格资金管理与使用。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规范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落实监管责任,严禁截留和超范围支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四)加强宣传与典型引导。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纸和广播等现代多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基地建设重大意义、先进典型的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有关企业和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并参与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1、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技术专家组成员名单
3、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落实情况表
附件1:
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建东 莱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瑞忠 莱西市农业局局长
成 员:江世军 莱西市农机局局长
孙进林 莱西市农业局副局长
孙良训 莱西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洪亮 夏格庄镇人大主席
王 春 望城街道人大主席
于德洪 姜山镇政府副镇长
张代波 沽河街道副主任
万更波 莱西市农技站站长
由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孙进林同志兼任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附件2:
莱西市出口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建设
技术专家组成员名单
组 长:孙进林 莱西市农业局副局长
副组长:万更波 莱西市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成 员:耿志军 莱西市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李会志 莱西市种子站站长、农艺师
刘 晔 莱西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崔俊讲 姜山镇农科中心主任
刘世奎 夏格庄镇农科中心主任
张翠欣 望城街道办农科中心主任
孙 辉 沽河街道办农科中心主任
赵品绩 莱西市农技站农艺师
刘歧茂 莱西市农技站农艺师
附件3:
莱西出口专用花生生产育基地落实情况表
|
镇(街道) |
村名 |
面积(亩) |
|
|
夏格庄 |
崔家庄、西夏格庄、程家庄、索兰、东双、西双、官庄、东位家庄等。 |
13000 |
|
|
姜山 |
李家泊、后山、东庄、后庞、前庞、小泊、姜山四村、后垛埠、大泊、吕寄、东众水、后张、黄家庄等。 |
28000 |
|
|
望城 |
辇止头、后堤、林泉庄东冯埠、东贤都、辛庄等。 |
18000 |
|
|
沽河 |
牛溪埠、东道、铁家庄 中孟、孙家庄、吕家庄 西道沈家庄、郎家庄、西杨、展家埠、老屋早、蒲湾泊等。 |
41000 |
|
|
总计 |
|
1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