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花生产技术规程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 164—2010 绿菜花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0发布 2011-03-20实施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永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协助起草单位:莱西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孝玉、崔明灼、冯永莲、赵爱鸿、苗在京、阮桂丽、王孝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菜花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和建立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地区绿菜花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079 种子质量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应符NY 5010的规定。
4 生产技术
4.1 播种期
4.1.1 播前准备
4.1.1.1 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通透性和持水性好、上茬未种甘蓝类蔬菜、地下害虫少、质地肥沃的田块。夏秋季播种的还应选择阴凉的位置育苗。
4.1.1.2 营养土配备
营养土配制比例:一般泥土70%、有机肥25%~28%、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所有原料后,用37%福尔马林100倍液喷洒于营养土上,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实,最少密闭3天,以充分杀菌。在播前15天左右揭开塑料薄膜,翻动泥土,让药气散开。营养土PH值6.5~7。
4.1.1.3 苗床整理
于播种前15天左右适度深翻旋耕晒土后,每m2均匀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
4.1.1.4 苗床面积
每
4.1.2 育苗技术
4.1.2.1 品种选择
绿菜花主要选用里绿、绿色哥利斯、中青1号、巴克斯、绿岭、中青2号等。
4.1.2.2 适时播种
夏秋季播种,一般早熟类型播种期为8月上中旬,中熟类型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迟熟类型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冬春季播种,一般播种期11月至次年3月,其中11月~12月播种的宜选择中、迟熟品种。
4.1.2.3 播种方式
依生产习惯及生产需要可采用苗床撒播、育苗盘撒播和营养钵点播等。当前夏秋季播种主要采用苗床撒播。
4.1.2.4 播种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8079的规定。播种量每亩
4.2 幼苗期
4.2.1 出苗期管理
4.2.1.1 播种到胚芽出土阶段
适宜播种温度为
4.2.1.2 子叶出现到第一片真叶露出阶段
应适当控制水分和降低温度,防止形成高脚苗。温度以20℃~
4.2.1.3 真叶露出到分苗阶段
适宜的温度为白天20℃~
4.2.2 分苗
一般播后15天左右,当幼苗长齐2叶~3叶时进行假植。假植前1天,先将育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
4.2.3 分苗后管理
移苗到缓苗前应控温、保湿,缓苗后3天应浇1次稀人粪尿,以促进幼苗生长。定植前1周再浇1次粪水,以供定植后幼苗恢复生长需要。
4.2.4 壮苗标准
植株矮壮,5片~7片真叶,叶片肥厚,蜡质较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3 定植期
4.3.1 定植前准备
4.3.1.1 前茬
最好为瓜类、豆类等非十字花科蔬菜。
4.3.1.2 整地
定植前10天~15天清理田间残茬并进行翻耕,以充分晒垄,减轻病虫草害,深翻
4.3.1.3 作畦
深沟高畦,直沟深
4.3.1.4 基肥
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
4.3.1.5 炼苗
定植前7天开始炼苗。夏秋季播种育苗的进行高温炼苗,即在早上和下午揭去遮阳网,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冬春季播种育苗的则进行低温炼苗,即在中午晴天时揭去薄膜,适当通风降温,使幼苗在定植时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4.3.2 定植期
一般为播种后1个月左右,早熟5叶~6叶,中晚熟6叶~7片叶时进行。起苗前1天浇透起苗水。
4.3.2.1 定植密度
以保鲜球出口的栽植密度为每
4.3.2.2 定植方法
秋季晴好天气时宜在下午4时后定植,定植时大小苗分开,带土定植,浅栽轻压,边栽边浇少量稀肥水(0.3%尿素液),次日早晨浇透活棵水,天气炎热时需连续于早晨浇缓苗水4天~5天。早春定植应铺地膜,并选在户外气温稳定回升到
4.4 大田期田间管理
4.4.1 缓苗期管理
夏秋季主要采取早晚各淋水1次,以降温、保湿。早春则用地膜保温,力争将温度控制在22℃~
4.4.2 莲座期管理
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和施肥。除施足基肥外,早、中熟品种应追肥2次,晚熟品种应追肥3次。早中熟品种第一次追肥为定植后7天~12天,条施复合肥或尿素
4.4.3 结球期管理
在花球形成初期(定植后40天~50天),重施1次氮、磷、钾肥。同时做好叶片喷施0.5%的硼砂和0.5%的钼酸铵溶液,约7天1次,连续2次~3次。当花球采收后,特别是早熟品种还需采收侧枝球的,还应再追施侧枝肥。
4.4.4 采收期管理
主要控制田间湿度,防止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和导致花球霉烂。及时摘除病叶、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养分向花球积累。遇酸雨或大雾天气,应及时洒水,冲走雾水及酸雨,以减少花球腐烂。结球期控制浇水量,采收前1周禁止浇大水,减少花球含水量。寒潮来临前浇透水可提高抗冻能力。
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肥水管理、轮作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5.1 西兰花猝倒病
为幼苗期病害。选用50%多菌灵WP600倍或75%百菌清WP600倍或72.2%霜霉威WC500倍~600倍液喷施防治。
5.2 绿菜花立枯病
为幼苗期病害。当苗床出现病苗时,应及时剔除,并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50%异菌脲(秀安、扑海因)WP1000倍或75%百菌清WP600倍液喷施防治。
5.3 绿菜花病毒病
为苗期和成株期病害。及时做好苗期治蚜防病,严格控制传毒昆虫传毒危害。
5.4 绿菜花黑腐病
为苗期和成株期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或台风暴雨后,及时选用80%必备WP600倍或30%万克SC500倍液喷施,隔7天~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5.5 绿菜花炭疽病
主要为苗期和莲座期的叶部病害。在初见中心病株时,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
5.6 绿菜花灰霉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在初见中心病株时,选用50%腐霉利WP1000倍或50%扑海因WP1000倍或50%秀安1200倍液喷施。
5.7 斜纹夜蛾
主要为高温期杂食性害虫,主害期7月~9月,对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均可致害。当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15%安打SC3000倍或5%抑太保EC1200倍或5%卡死克DC1200倍液于傍晚喷施。
5.8 甜菜夜蛾
主要为高温期杂食性害虫,主害期6月~10月,对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均可致害。参见斜纹夜蛾防治或与其兼治。当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也可选用20%美满SC2500倍液于傍晚喷施。
5.9 小菜蛾
为周年发生危害的害虫,主害期为春季3月~6月和秋季10月~12月。对苗期、莲座期以及结球采收期都可发生危害。应用性诱剂诱杀对小菜蛾具有较理想效果,每
5.10 菜青虫
主要为苗期和莲座期害虫。同小菜蛾防治。
5.11 菜蚜
为持续干燥天气发生的害虫。对黄色、橙色有强趋性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在做好避蚜的同时,发现受害严重的植株,应及时拔除深埋。遇持续晴燥天气且发生较重时,可选用20%康福多水溶剂5000倍或70%艾美乐水溶剂30000倍喷施。
5.12 绿菜花缺素症
针对不同缺素症,应在莲座期及时根外补给所需营养元素,及时喷施所需的营养剂补充B、Mg、Ca、Mo等微量元素。
6 采收
6.1 适时采收
绿菜花在花球充分膨大、花蕾较整齐、颜色一致、不散球时采收,要求花球表面绿实、平整、无凹凸。
6.2 采收方法
用不锈钢刀具收割,根据出口要求在茎口加长数厘米,带叶平割,用塑料筐装运,严防机械损伤;采后及时交售,防止发热失水。
7 建立生产档案
7.1 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7.2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