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 161—2010 无公害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0发布 2011-03-20实施
本标准由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市卫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青岛市卫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胶南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胶南市蔬菜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及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胶南市黑木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9169-2003 黑木耳菌种
NY 5095-2006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T 658-2002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干制
利用太阳光为热源进行干燥,加工时将菌体平铺在向南倾斜的竹制晒帘上,相互不重叠,冬季需加大晒帘倾斜角度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鲜菌摊晒时,宜轻翻轻动,以防破损,一般要2天~3天才能晒干。
3.2
人工干制
用烘箱、烘笼、烘房,或用炭火热风、电热以及红外线等热源进行烘烤,使菌体脱水干燥。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2007的规定。
5 生产管理措施
5.1 菌种选择
应使用符合GB 19169-2003规定的优良品种,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胶南气候条件,抗逆性强,菌丝粗壮浓密,洁白,生长迅速,吃料均匀一致,商品性好的品种。
5.2 最佳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1月~2月份制袋生产,经60天左右正常温度培养,约3月~4月份出菇,6月~7月份结束。秋季栽培,7月份制袋,9月~10月份出耳,出耳后期应加弓棚保温。每袋装干料
5.3 培养基配方
5.3.1 配方中的各项基质中药物、重金属残留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5.3.2 阔叶木屑70%,稻糠10%,麸皮10%,玉米5%,黄豆粉2%,石灰粉2%,石膏粉1%。
5.4 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好主料和辅料(冬季生产需提前将所用木屑放到室内解冻,所需豆饼粉在低温处用容器提前6—12小时浸泡),先将主料堆放在洁净的水泥地上,再将麦麸、石膏、石灰拌匀后加入主料中,加适量水的同时将豆饼(糖水溶液)加入主料中,反复搅拌均匀(用手紧握料而指缝间有水渗出却不滴落为准),水分含量在60%—65%,PH值6.5—7.0之间。
5.5 菌袋制作及灭菌
菌袋规格:常用17×37,厚度
5.6 接种
待培养袋温度降到
5.7 发菌
春季栽培,由于处于低温期,应采取加温措施。接菌后头3天,由于袋内受水份影响,袋温比室温低1℃~
5.8 排场
菌丝长好后,移到树林或平整的场地中排好,上盖薄膜增加湿度,促进耳芽分化,每
5.9 割口
当菌袋已布满洁白的菌丝生理成熟时,即可开孔。选择晴天气候,用刀片割口,割成“V”形,边长
5.10 出耳管理
割口后的菌袋在薄膜内保温保湿培养3天~5天,割口处形成洁白菌丝时,再过三、四天后瘤状物的黑色原基就能封住割口,这段时间是整个出菇期间的主要管理环节,要加强水份管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初期),保持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促进黑木耳原基形成,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通风量太大,出现耳芽干枯现象。喷水时不宜直接向菌袋出耳处喷射,以防水份过大,造成烂耳,出耳旺盛期,相对湿度要求85%~90%之间。如果天气干燥,相对温度降低,可以在地面喷水加大湿度。喷水要在早晚进行,做到“二看一注意”,即一看天气,阴雨天少喷,睛燥天多喷,二看耳形、耳片以膨胀,湿润、新鲜为水份适宜,如耳片积水,说明耳片吸水能力减弱,水份过大。总的原则是:看天喷水,看耳定量。出菇期间要注意中午不喷水,以防流耳现象。黑木耳耳筒应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一批耳采收后养菌一周,并停止喷水,待第二批耳形成照常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
5.11 采收管理
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耳片充分展开,应及时采收。采耳时一手拿袋一手将耳顺袋采下,注意不要将耳根留在袋内,防止耳基受杂菌感染影响出耳,采下的耳要剪去带培养基的耳根,大朵撕开分类,成为单片耳,质优价高。
5.11.1 木耳的干制
5.11.2 木耳干制分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
5.11.3 木耳干制标准:耳型圆整、菌盖卷边厚实、黑木耳褶色泽鲜黄、香味浓郁、含水量达到12%。
5.12 木耳贮藏
木耳适宜的贮藏温度是0℃~
木耳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规定。木耳干制后进行小包装之前,要首先将温度降低。木耳多采用小包装贮藏方法,薄膜厚度为
5.13 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
应符合NY 5095-2006的规定。
5.13.1 感官要求
外观浅棕色至黑褐色,背面浅灰色,有光亮感,自然卷曲状,大小基本均匀一致,无虫蛀耳、霉烂耳和流失耳,具有本品特有清香味,无异味,无霉烂耳、流失耳、虫蛀耳。
5.13.2 理化要求
干湿比1:12以上,水分≤13%,杂质≤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