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农发甘薯蔬菜专业合作社、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国才、王军强、兰孝帮、姜士明、张超峰、吴卓斌、孔高原、朱彤丹、王黎、修士杰。


公害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无公害花椰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 瓜菜作物种子 甘蓝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和排水良好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4 生产管理措施

4.1 品种选择

春季和越冬栽培选择耐寒性强、冬性强、抗病、优质、丰产的品种;夏季栽培和秋季选用耐热、抗病、优质、丰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4良种指标,即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7%

4.2 育苗方式  

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阳畦、塑料拱棚、日光温室、露地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或工厂化育苗。露地育苗应有防雨、防虫、遮荫等设施。

4.3 用种量

667m2用种40g60g

4.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d2d,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将种子放入50温水浸种20min,并不停搅拌,然后在常温下继续浸种3h4h

4.5 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搓洗干净,稍加风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0℃~25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6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4.6 育苗床准备

4.6.1 苗床设置

苗床走向以南北向为宜,一般每亩大田需要准备10m220m2的苗床。苗床地应于播种前15d20d耕翻晒垡,在耕翻时撒施腐熟有机肥1000kg/667m21500/667m2作底肥,保证苗期养分的充分供应。

4.6.2 床土配制

选近三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园土与充分腐熟过筛圈粪按21比例混合均匀,每m3NP2O5K2O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kg。将床土铺入苗床内,厚度10cm12cm

4.6.3 床土消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按每m3用药8g9g4kg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2/3铺于床面,1/3覆盖在种子上。

4.7 播种

4.7.1 播期

早春拱棚花椰菜11月中下旬,露地春花椰菜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露地秋花椰菜6月中下旬,秋延后花椰菜7月上中旬,日光温室花椰菜8月中旬至12月上旬。

4.7.2 播种方法

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细土(或药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细土(或药土)0.6 cm0.8 cm。夏、秋季露地育苗也可用干籽播种。

4.8 苗期管理

4.8.1 温度管理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苗期温度管理表

时期

适宜日温(℃)

适宜夜温(℃)

播种至齐苗

2025

1518

齐苗至分苗

1620

812

分苗至缓苗

1822

1215

缓苗至定植10d

1518

610

定植前10d至定植

58

46

4.8.2 间苗

分苗前间苗1次~2次,苗距2cm3cm,去掉病苗、弱苗及杂苗,间苗后覆土1次。

4.8.3 分苗

幼苗31心时分苗,按10cm行株距在分苗床上开沟,座水栽苗或直接分苗于10cm×10cm的营养钵内。

4.8.4 分苗后管理

缓苗后锄划2次~3次,床土不干不浇水,浇水宜小水勤浇,定植前7d浇透水,并进行低温炼苗。露地夏、秋季育苗,气温太高可采取浇水、遮荫等方法降温。要防止床土过干,同时防暴雨冲刷苗床,及时排出苗床积水。分苗后要适当遮荫,有条件可扣防虫网。

4.9 定植前准备

4.9.1 前茬

为非十字花科蔬菜。

4.9.2 整地施肥

定植前10d15d清理田间残茬并深翻30cm35cm,以充分晒垄,减轻病虫草害。露地栽培采用平畦或高畦或地膜覆盖,保护地亦可采用半高畦地膜覆盖。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kg、氮肥(N4kg(折尿素8.5kg)、磷肥(P2O53.6kg(折过磷酸钙30)、钾肥(K2O5kg(折硫酸钾10kg)、或复合肥(NPK=15151540kg50kg,硼砂1㎏进行全园撒施。晚熟品种可适当减少施肥量。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10 定植

4.10.1 定植期

早春塑料拱棚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露地春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露地秋茬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秋延后假植的8月中下旬,日光温室10月中旬至2月上旬。

4.10.2 方法

按行株距要求开沟或挖穴,座水栽苗,也可培土后立即浇水。

4.10.3 密度

早熟种2700/667m24000/667m2,行株距(50cm60cm)×(33cm40cm);中晚熟种1500/667m22700/667m2,行株距(60cm70cm)×(40cm60cm)。

4.10.4 定植后管理

4.10.4.1 生长前期(缓苗至莲座期)

定植后4d5d浇缓苗水,随后中耕结合培土2次~3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浇2水后蹲苗。早、中熟种蹲苗7d10d,晚熟种10d12d

4.10.4.2 生长中、后期(花球形成期)

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当花球直径3cm4cm时结合浇水每667㎡追施氮肥(N3kg(折尿素6.5kg),中晚熟种可增加1次追肥。当花球直径8cm10cm时要束叶或折叶盖花,以保持花球洁白。棚室的适宜温度15℃~20。秋延后栽培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扣棚覆膜或进行假植贮藏。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

霜霉病、黑斑病、黑腐病、黑胫病、软腐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

5.2 农业防治

5.2.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使用健壮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子。

5.2.2 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来源,降低虫源基数。

5.2.3 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5.3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黄板()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

5.4 生物防治

5.4.1 天敌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5.4.2 生物药剂

采用生物药剂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5.5 化学防治

5.5.1 农药使用原则

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所选药剂使用量为有效成分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5.2 禁止使用的农药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5.5.3 霜霉病

在棚室内每667m245%百菌清烟剂110g180g,傍晚密闭烟熏。隔7d1次,连熏3次~4次。发现中心病株后每667㎡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40g72g,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200g,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35g470g交替、轮换喷雾防治,7d10d1次,连喷2次~3次。

5.5.4 黑斑病 

发病初期每667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50g,或430g/l戊唑醇悬浮剂15g18g,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00mg/kg,交替、轮换喷雾防治,7d10d1次,连喷2次~3次。

5.5.5 黑胫病

发病初期每667m2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g,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7g40g,交替、轮换喷雾防治,7 d10d1次,连喷2次~3次。

5.5.6 软腐病

发病初期每667m220%噻唑啉悬浮剂120g200g,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交替、轮换喷雾防治,7d10d 1次。

5.5.7 小菜蛾、菜青虫。

卵孵化盛期每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30g45g,10%虫螨腈悬浮剂30g,15%茚虫威悬浮剂30g喷雾防治,7d10d1次,防治2次~3,每一个生长季同一种药不得连续使用两次。

5.5.8 蚜虫

667㎡用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3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g24g,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50g120g喷雾防治,7d10d1次,防治2次~3,每一个生长季同一种药不得连续使用两次.

6 采收

花球充分长大紧实,表面平整,基部花枝略有松散时采收为宜,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7 建立生产档案

7.1 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7.2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禁止在花椰菜上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3911)、治螟磷(苏化203)、久效磷、磷胺、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甲基硫环磷、杀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涕线丹、林丹、氯丹、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灭多威(甘蓝除外)、特丁硫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五氯酚、杀螟松、1059、杀螟威、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锌、磷化铝、地乐酚、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401及以上品种的复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