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DB3702/T 112—2008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地环境............................................................................. 1
4 生产管理技术......................................................................... 1
5 病虫害防治........................................................................... 2
6 采收................................................................................. 3
7 生产档案............................................................................. 3
依据青岛地区的实际,从无公害大蒜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五个方面,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国才、王军强、兰孝帮、孔高原、袁宗英、王连刚、左星海。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大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地区无公害大蒜的生产。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079 蔬菜种子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近2年~3年内没有种植过葱蒜类蔬菜并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4.1 品种选择
选择耐寒、生长势强、抗病、蒜头大、抽薹率高、耐贮、辣香味浓的高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8079中的二级以上要求。
4.2 用种量
每667m2用种量100kg~150kg。
4.3 蒜种处理
4.3.1 种蒜的选择与分级
精选种瓣整齐、肥大圆整,无病斑、无损伤的蒜头,将鳞茎掰开,剔除变色、软瘪和过小的蒜瓣,剥掉蒜皮和干茎盘,按蒜瓣大小分级。
4.3.2 浸种
用清水浸种24h,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2h,捞出沥干水分播种。
4.4 播前准备
4.4.1 茬口选择
前茬作物为非葱蒜类蔬菜。
4.4.2 整地施肥
地要深耕细耙,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kg~6000kg。播前按行距开沟,沟深30cm~40cm,沟内再集中施肥,每667m2施腐熟饼肥300kg~400kg或磷酸二铵25kg~30kg。施用的肥料品种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4.3 做畦
土壤耙细整平后,做平畦或高畦。平畦宽1m~2m;高畦宽60cm~70cm,高8cm~10cm。
4.5 播种
4.5.1 开沟播种
在畦内按16cm~20cm行距开沟或打孔,深3cm~4cm,按8cm~12cm株距播种,然后覆土搂平,顺畦浇水。
4.5.2 喷除草剂和覆盖地膜
栽培畦整平后,每667m2用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150ml或24%乙氧氟草醚50ml~100ml兑水喷洒,喷后及时覆盖地膜。
4.6 田间管理
4.6.1 出苗期
大蒜幼苗出土3d~5d不能自行破膜出苗的,可人工辅助放苗扶苗。
4.6.2 幼苗期
幼苗长到2片~3片叶时适当控苗,土壤上冻前浇一次水。
4.6.3 花芽、鳞芽分化期
翌年春天气转暖,越冬蒜苗开始返青时浇一次返青水,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纯氮(N) 2 kg~4kg,以后每隔7d~10d浇一水。在蒜薹未伸出叶鞘之前,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纯氮(N)4kg,钾肥(K2O)2kg。蒜薹伸出后连浇两水,抽薹前5d~7d停止浇水。
4.6.4 蒜头膨大期
蒜薹采收后,每隔5d~7d浇一次水。蒜头收获前5d~7d停止浇水。
5.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紫斑病、叶枯病、锈病;主要虫害为蓟马、蚜虫。
5.2 农业防治
5.2.1 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使用健壮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蒜种。
5.2.2 合理品种布局,实行轮作倒茬,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年~3年。
5.2.3 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
5.2.4 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5.3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黄板(柱)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
5.4 生物防治
5.4.1 天敌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
5.4.2 生物药剂
采用病毒、线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5.5 化学防治
5.5.1 农药使用原则
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5.2 禁止使用的农药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
5.5.3 大蒜紫斑病
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d~10d喷1次,连喷2次~3次。
5.5.4 大蒜叶枯病
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d~10d喷1次,连喷2次~3次。
5.5.5 大蒜锈病
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10d~15d喷1次,喷1次~2次。
5.5.6 蓟马
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3000倍液喷雾防治。
5.5.7 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2500倍~5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雾。
6.1 蒜薹
蒜薹顶部开始弯曲,薹苞开始变白时于晴天下午及时采收。
6.2 蒜头
植株叶片开始枯黄,顶部有2片~3片绿叶,假茎松软时及时采收。
7.1 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7.2 应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