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创新理念 发挥优势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近年来,泰山区从“一产特色化、一产二产化、一产三产化”破题,创新理念,发挥优势,坚持跳出泰山区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重点打造“一区、一带、三片、五园”,“一区”,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带”,即汶河沿岸农业休闲观光带;“三片”,即泰山茶产业片、奶牛养殖产业片和苗木花卉产业片;“五园”,即泰山茶文化体验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苗木花卉观光交易园、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园、奶牛养殖和奶制品生产观光园,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泰山区下辖7个街道镇、126个行政村,人口76万,仅有12万亩耕地、16.7万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多年来,泰山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集中建设泰山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不断提高城郊型高效特色农业科技化、产业化水平。特别是2008年泰山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被省政府正式批复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当时全省第三个省级农高区。今年9月份,经科技部批准,泰安省级农高区又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此举为泰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战略机遇和契机。
  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既要体现特色农业科技优势及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又要体现功能多样性和地域覆盖面”的总体要求,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建设一园四区、一个平台、四大产业。一园是指泰山苗木花卉示范园,四区是综合管理服务及产业孵化区、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展示区、涉农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核心示范区,一个平台是指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四大产业是指苗木花卉产业、现代奶业、有机蔬菜生产与加工产业、农业休闲旅游与泰山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
  产业优势突出。园区及周边区域已建有15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万亩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及农业文化旅游区,特别是规划建设的中国泰山苗木花卉物流中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将其打造成为江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集品种展示、信息交流、产品交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苗木花卉集散地。同时,依托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探索农业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规划建设了集休闲、观光、体验、娱乐、餐饮、科普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泰山花样年华景区,景区目前已建成运营未来田园、梦幻花都、热带风情、宝岛兰苑等10个景点。立足泰山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泰山女儿茶观光茶园、蓝莓庄园、赤鳞鱼观赏基地等6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民俗旅游特色村3个。目前,园区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集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带动现代奶业、有机蔬菜、泰山女儿茶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科技资源雄厚。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山东农业大学位于园区内,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中国农科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也在园区内建有研发机构或基地,目前,园区内已有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42个,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目前共有86家企业入驻园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2012年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利税2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7200余个。
  示范作用凸显。截至2012年,示范带动相关农业园区216个、农业企业313家、苗木花卉15万亩。新发展有机蔬菜3.1万亩、奶牛1.4万头、规模茶园3660亩,引进扩建规模以上涉农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其中过亿元的25家。新增农业产值12.4亿元、利税2.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00元。
  发展前景广阔。园区将依托泰山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生物种质资源,打造“泰山农业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苗木花卉研发、生产与集散基地;发挥山东农业大学的科技、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创新校地共建、资源共享的“泰山农业科技体制”,建设中国北方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辐射源;借助泰山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塑造“泰山农业文化旅游景观”,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休闲农业。构筑集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与推广、技术交易与产业孵化、旅游休闲观光与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具有泰山特色的国家级园区。
  叫响“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品牌
  泰山区苗木花卉产业具有传统的发展优势,被誉为“南树北栽”的中转站。近年来,按照“抓市场带基地,抓交易会促产业化”的工作思路,连片发展建基地,发展龙头提档次,沿泰新路、文化路、燕邱路三线建设4个万亩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目前,全区苗木花卉面积10万亩,年出圃2.9亿株,实现收入12亿元。自2005年以来,“中国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在泰山区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今年10月16日至18日,“第九届中国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将在泰山花样年华景区举办。
  龙头企业带动。围绕“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泰山区积极探索实践,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注册苗木花卉龙头企业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苗木企业7家,自有苗木基地2000亩以上的企业5家。借助每年一届的中国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这个平台,已建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泰山苗木花卉展销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泰山花卉市场和占地面积2000亩的泰山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在全省乃至全国已有了较高知名度。
  科技元素拉动。泰山区苗木花卉产业技术人才力量雄厚,聚集了山东农业大学、泰山林科院等苗木花卉教学科研单位,还有群众自发建立的民间科研机构,如爱民法桐研究所、泰山兰花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形成了政府指导,教学科研单位、企业、农户等参与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从事苗木花卉科学研究人员高达1000多人。率先在全国成立北方苗木花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北京、河南及山东省内致力于苗木花卉研究和生产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下,积极推动苗木花卉新品种及培育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长年邀请外国专家进行苗木花卉繁育、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和国际交流,成功举办了2届中美苗木花卉产业论坛,先后协助各有关苗木企业引进比利时工厂化育苗技术、日本园林整形造园技术等,引进了珍稀国外树种金叶美国梓树、欧洲桤木等400余个品种。
  政策保障推动。为鼓励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泰山区制订详细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大力争取有关项目扶持资金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苗木花卉产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办法,促进苗木花卉产业聚集发展;规定在产业规划区内,对投资苗木业开发者,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给予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同时设立产业化生产贷款优惠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保障措施。政府广辟资金来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股份制、合作制、承包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格局。目前,泰山区已经引进亚洲最大蝴蝶兰生产企业台湾三益集团、路通公司、国内第一家园林上市企业东方园林等企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国内一流。
  打造“一产三化”发展样本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最新定位,不仅明确了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且明确了“四化”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一重要论断为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县、区一级,必须着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纵观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农业,超越了传统第一产业的概念,是以一产为主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对此,泰山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把着力点放到“一产特色化、一产二产化、一产三产化”上,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加快推进“一产特色化”。在着力壮大苗木花卉这一特色产业的同时,继续发展泰山茶、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在泰山茶发展方面,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泰山区茶叶协会的作用在小津口、刘家庄等10个村大力发展女儿茶种植新上泰山茶加工企业3家,新增泰山茶种植面积1000亩,全力打造泰山女儿茶品牌。今年,启动建设泰山茶文化体验园、泰山国际茶博城等项目,新上泰山茶加工企业3家,新发展泰山茶种植面积1000亩。在奶牛养殖方面,以现代奶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奶业革命提升工程,加快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年内,争创国家级标准养殖示范场,建设提升养牛场6个,奶牛存栏量达到5.7万头以上。
  加快推进“一产二产化”。把农业相关龙头的培养和发展,作为加快“一产二产化”的核心。一是抓好企业龙头。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加快推动种养大户向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向龙头企业升级转变。今年重点策划、推进伊特高端乳制品加工等10个“一产二产化”龙头项目,形成了产业互动、龙头企业牵引的发展态势。二是抓好合作组织龙头。创新产业化经营体系,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行“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0家,专业合作社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三是抓好市场龙头。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重点抓好泰山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银桥物流等项目,建立完善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四是抓好专业村龙头。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小产品、大产业、大市场”的专业村。目前,全区已有13个村发展成为“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加快推进“一产三产化”。树立“跳出泰山区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打造一批农副产品、花卉苗木集散地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聚集人气,实现“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不断提高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一是集中打造两大景区。泰山花样年华景区今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新开业的泰山宝泰隆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16亿元,是集地下漂流观光、地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预计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二是打造汶河沿岸农业休闲观光带。充分利用汶河沿岸资源,规划建设一条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带,重点规划建设旧县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神农庄园生态示范等4个重点项目,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汶河沿岸建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水上游乐区。三是集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整合现有农业旅游资源,力争5年内在全区集中打造一批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其中,以泰山国际茶博城和御都茶文化广场为等重点项目为依托,突出泰山茶文化这个主题,规划建设茶文化一条街;以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为依托,打造苗木花卉观光交易园;以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主,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圣田农林千亩蓝莓、樱桃采摘园和东盛科技60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以亚奥特乳业、鲁宝乳业、玉香乳业等为依托,打造奶牛养殖和奶制品生产观光园。(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