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地标产品---姜家埠大葱

姜家埠大葱交易红火

  11月21日上午八点半,记者发现已经有不少满载大葱的三轮农用车驶入了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也有一些加工好的大葱被装上大货车,准备运往甘肃、北京、上海等地。

  “我这一车大葱有两千五百斤,按照现在六毛钱一斤的收购价格,能卖一千五百块钱。”已经跟妻子运了两趟大葱的姜家埠村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早上运过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他家今年种了四亩大葱,每亩地能收获一万多斤,由于家里急等着用钱,就把大葱便宜卖了,有不少村民都在等着提价,最高的时候能卖到一块多钱一斤。

  据了解,姜家埠村共有640户村民,家家户户以大葱为主要经济作物,家里耕地少的种植两三亩地 ,多的种植十余亩。“目前市场上属刚上市的大葱交易最红火,批发市场从早到晚都不断人,再过几天,等大葱价格提上来的时候,周边村民也将自家大葱运过来交易,工作人员就要忙到深夜一两点钟了。”姜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徐维涛告诉记者,“前不久,村里的大葱成为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提高了姜家埠大葱的市场竞争力,今后农民种植大葱也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平度市南村镇姜家埠村共有636户,2125人,3092亩耕地,党员50名,两委成员6名。几年来,村两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带领群众干事创业,逐步走向了富裕文明的小康之路。2008年,实现村集体收入4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0元,集体净资产达到4000万元,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文明村庄、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青岛市先进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一、抓机制、促发展,实现富民强村目标

几年来,村两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形成了集体建市场、个人种蔬菜的两元化经营机制,促进了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全村30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蔬菜,通过标准化生产,种植的蔬菜品质优良,并注册了“姜家埠”牌蔬菜商标,2007年“姜家埠”牌蔬菜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不到1000元发展到2008年的10880元。

蔬菜批发市场集蔬菜交易、加工、恒温储存于一体,市场面积达400亩,年交易量16亿公斤,交易额18.1亿元,被定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蔬菜批发五十强市场、山东省规范文明化诚信市场,并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市场建设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走向富裕小康之路的同时,村两委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人口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场所对群众进行科技、法律、文化等知识培训,为树立文明新风,村两委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活动,全村90%以上的户、100%的党员户荣获“十星”,同时对评选出来的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婆婆进行表彰奖励。

三、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办好事、办实事

村两委利用不断壮大的集体积累,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南村实验小学教学楼一幢、幼儿园一处、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村民休闲中心一处。每年投资15万元统一支付村民的有线电视收视费、自来水费和纯净水费。每年投资4万元为全体村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内低保人员、五保户入保率达100%,五保老人的医、食、住、行人均达1000元以上。 每年投资15000元对村内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总投资1000余万元,对村庄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村民住宅小区,让全村村民逐步地住进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