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西市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山东莱西市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严把源头关

    930,天阴,南风,田间作业,东西路南东边20亩、路北东边10亩菘菜全部播完;1021,天晴,南转北风,田间作业,浇水……这是莱西市万福集团七里庄蔬菜生产基地菘菜日志上的两则记录。

    菘菜日志相伴而记的还有三张田间管理表,分别是原料栽培管理表农药使用记录表施药通知单。三张田间管理表上对农场管理者、栽培担当者、施肥、用药等都有详细记录。

    “每样蔬菜都有一本日志和三张田间管理表。日志和三张管理表要跟随收获的蔬菜一起被回收到公司。为了溯源,三张管理表要保存三年时间。万福集团公司驻基地技术员王丽平介绍说,蔬菜在收获前,要在田间按字型方位对蔬菜进行抽样检测。不符合标准的无害化销毁;符合标准的,装车后由质检员封上封条拉回公司进行加工;出厂的农产品包装箱上,生产基地的编号也印在上边。

    标准化生产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有效形式。莱西市从2002年起,在种养殖业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已实施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30多个。同时,该市按照龙头源头做法,全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公司对基地实行供种、供料、用药、防疫、产品收购五统一,并在种养殖基地配备专职技术员。

    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给莱西制造提供了安全保障。目前,全市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8处,46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800多个,有23种、24种、10种农产品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莱西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达标单位、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严把质量关

    换工作服、踩脚套、特殊净手、烘干、全身消毒,在莱西市东生集团的花生加工厂,工人们要进入生产车间工作,必须先过这五道关

    去年118日,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司(FVO)检查团官员在青岛东生集团的花生种植基地、生产车间及企业的自检自控体系等生产环节实地检查,他们认为,东生集团的原料检验等控制程序非常细致全面,要把经验带回欧盟在相关企业中进行推广。

    莱西市专门举办外贸出口培训班,邀请专家对新法规进行详细分析讲解。通过培训,出口企业全面掌握了新的外贸出口标准,调整生产积极应对:采取原料进厂、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出厂销售全过程监管措施,建立起了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管理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核心。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给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加辉煌的业绩:东生集团实施的花生良好种植规范,经过相关认证后,将成为山东省出口欧盟花生种植标准。这标志着,在国际贸易中,东生集团要拿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凭借这把过硬的尺子,该集团年加工出口能力达到10万吨,成为全国花生加工业前3强。

    目前,莱西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0多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精深加工率达到40%,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有80多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取得了ISOHACCP等系列的质量认证;全市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严把流通关

    每天凌晨,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的管理人员于永选和他的同事们要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拿着快速检测箱对准备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逐一检测,药物残留超标的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为了让海内外消费者吃上安全食品,莱西市从2006年起,在流通环节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等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全市确定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销售单位42个;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处,与乡镇工商所、加工企业质检室共同构成了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框架;动物饲养场()全面实施电子档案动态管理,出栏、出售动物检疫率达到100%;对奶牛实行健康卡管理制度,养牛户凭健康卡销售鲜奶。

    为了构筑安全食品流通网,莱西市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协调指导管理相对完善、质量信誉较好的粮贸、利客来等大型商场超市,通过进村镇设立分店、个体工商户加盟等形式,在全市设立65家放心食品农家店,初步形成了以四大超市为龙头,以65个网点为基础的放心食品经营网络。

    莱西市还制定了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建立了农产品产地安全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健全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在全市建立起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网络。

    品质优良安全可信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佳通行证。2006年,莱西市肉蛋奶总产量突破6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蔬菜、果树、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25万亩、32万亩,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21.5万吨、10万吨,在全市形成了奶牛、肉鸡、生猪、蔬菜、果品、花生六大农业产业链条。全国最大的村级产地批发市场———东庄头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0亿公斤,交易额达11亿元,产品远销至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