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青岛市果茶花卉工作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东、周长娥、张云伟、鹿明芳。


大花蕙兰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花蕙兰盆花的品种选择、生产场地及设施、前期准备、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等级及标识、检疫、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大花蕙兰盆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247.2-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2部分:盆花

3 品种选择

a)       叶片修长,叶面光滑,有光泽,无病害斑;

b)       花色纯正大花型,有香气。每株花箭3枝以上;

c)       成熟鳞茎2个以上。

4 生产场地及设施

4.1 种苗繁育基地

4.1.1 接种室

应无尘、无对流空气。进入室内的工作人员应换上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拖鞋。

4.1.2 培养室

应清洁干净;温度保持在23℃~28℃;湿度70%80%;光照强度2000Lux3000Lux,每天光照时间12h16h

4.1.3 接种设备

应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台、药品柜、冰箱、烘干箱、超净工作台、电炉、天平、解剖镜、pH计、高压消毒锅、摇床以及烧杯、培养皿、三角瓶、量筒、容量瓶、滴管、手术刀、镊子、剪刀、接种铲、酒精灯等设备和器械及各种药品。

4.2 种植基地

大花蕙兰属于热带兰,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极为严格,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昼夜温差515。应选择阳面,通风排水良好,阴凉湿润,水源水质清洁,pH5.56EC0.5以下的生产基地。

4.2.1 栽培设施

a)       在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均可生产;

b)       智能温室应为热镀锌钢结构框架,透明玻璃覆盖,单跨宽度8m,开间3m,平均檐高4m。天面顶部设外翻电动天窗,温室四周应可开闭,以利通风。温室内3.5m处设内遮阳设施,覆盖遮光率45%的银灰色遮光网;温室天面上0.5m处及东,西两侧设外遮阳设施,覆盖遮光率为60%的黑色遮光网,内外遮阳设施均可电动或手动控制遮光网伸缩。温室天面装设喷水降温设施。温室内要安装喷雾、加温、降温设备;

c)       简易日光温室应有加温设备和遮阳网。

4.2.2 肥池

大小根据栽培场地及需要而定,液肥应搅拌均匀后喷灌。

4.2.3 栽培架

大花蕙兰根系要求通气,无积水,种植应具有栽培架,架高0.6m0.8m,架宽1.30m1.50m,架长6m,架间距0.4m0.6m,有利于操作和通风。

5 前期准备

5.1 设施处理

5.1.1 闷棚杀菌

在栽植前10天将温室密闭提高室温达50℃~60℃进行灭菌。

5.1.2 苗床消毒

用喷雾设备向苗床以及地面喷施杀菌剂进行消毒。

5.2 基质选择

大花蕙兰瓶苗栽植时主要选用水苔为栽培基质。水苔干净无杂质,纤维长度10cm左右,灰白色或青白色

5.3 容器选择

小苗叶长≤10cm时,用8cm×8cm的营养钵;中苗叶长1cm20cm,用12cm×16cm的营养钵;大苗叶长20cm以上,用15cm×25cm的营养钵。

6 育苗技术

6.1 播种苗

通过人工授粉,可使大花蕙兰结实,果实成熟需9个~12个月。

6.1.1 培养基

常用1/2MS+IBA(吲哚丁酸)1ppm+NAA(萘乙酸)1ppm,根据不同品种的实际需要可适量改变激素浓度和添加适量活性炭、椰乳、香蕉等。

6.1.2 光照

2000Lux3000Lux,每天12h16h

6.1.3 温度

保持室温2328

6.1.4 操作技术

采摘成熟但未开裂的果实,用自来水彻底冲净果皮上的尘土和杂物后,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棉球擦净外果皮,再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10min,期间不断摇动。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3次~5次。果实小心纵切,直接将种子播种于培养基上。1个~2个月后分子瓶,在子瓶培养1个~2个月,再分到生长瓶内,待试管苗长到5cm10cm,即可出瓶定植。

6.2 克隆苗

6.2.1 培养基

诱导愈伤组织和原球茎常用1/2MS+BA(6-苄基腺嘌呤)2ppm+NAA0.2ppm,继代后BA浓度适当降低。诱导生根用1/2MS+IBA1ppm+NAA1ppm,再添加专用兰花肥(N.P.K比例为7:6:19)5g/L、香蕉80g/L、蔗糖20g/L、琼脂1g/L等。

6.2.2 光照

2000Lux3000Lux,每天12h16h

6.2.3 温度

保持室温2328

6.2.4 操作技术

以幼嫩兰芽作为培养的外植体。取3cm8cm的芽尖,用清水将芽表面彻底冲洗干净,然后剥去外面的苞叶,放入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剥去2片苞叶,放入0.1%氯化汞溶液中5min,无菌水彻底冲洗3次,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剥离和切割,取包括生长点在内的约1cm3cm长的茎尖顶端组织接种于事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中,6周~8周后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经继代培养后,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原球茎(原球茎也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将原球茎生出的小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周~8周后,长成叶根齐全的健壮小苗。

7 栽培管理

7.1 种苗选择

a)       根系粗壮,白色、无死根或坏根;

b)       鳞茎粗化,有光泽;

c)       叶面无损伤,无病害;

d)       可选择瓶苗,最好为分生苗,其次种子苗。要求纯正、苗体健壮,无病害。

7.2 基质处理

栽植前将水苔放入清水中浸泡12h,然后将水苔捞出在脱水机中进行脱水,水苔脱水后用手挤压以刚刚滴水为宜。

7.3 瓶苗移植

7.3.1 移植时间:瓶苗应及时移栽,全年适宜,最适移栽时间为3月~4月。

7.3.2 移栽方法:首先将处理过的水苔基质平铺于苗盘中,平铺后基质应离苗盘沿1.5cm左右;然后将瓶苗用镊子取出,洗净基部后用800倍~1000倍多菌灵液消毒,再按株行距8cm×10cm的距离栽入基质中,用手轻轻压扶,且根系要舒展;以埋深根部以上0.5cm为宜。

7.4 移栽后管理

瓶苗栽植后,温度保持在25℃±2℃,湿度保持90%以上。栽植后要进行必要的遮荫,温室内保持20000Lux30000Lux的光照。培育大花蕙兰使用水需用盐碱度低于0.5MSpH值在5.66.2之间的偏酸性软水。施用时以喷施为主,4天~6天浇清水一次。肥料以氮肥为主,宜用N:P:K5:1:2的混合肥,施用时结合浇水进行,7天~10天喷施一次浓度0.1%的液态肥。

7.5 上盆(或营养钵)

7.5.1 基质选择与处理

大花蕙兰喜欢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基质,移栽使用基质较多如树皮、碎刨花、水苔、锯末、松针等。最为常用的基质是树皮块与水苔8:1配置的基质。栽植前将树皮块及水苔分别放入清水中侵泡12h,捞出树皮块在纱网上控水5h6h后备用,水苔处理同瓶苗栽植。

7.5.2 容器选择

当叶片长为10cm20cm时,选择15孔穴苗盘,或营养钵为10cm的。

7.5.3 上盆时间

瓶盘苗栽植20周左右,株高在10cm20cm左右进行上盆。

7.5.4 上盆方法

先向营养钵中添加树皮块到三分之一处;然后将适量的水苔铺开后平放于右手中,用左手将起出的小苗竖直拿于胸前,用右手的水苔将根部包裹住,竖直放入营养钵中;最后用树皮块将营养钵填满固定住小苗,用手压扶振荡几下即可。

7.6 幼苗期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23℃~26℃,夜间保持18℃左右;湿度保持在75%85%之间。移栽后要适当增加光照,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以保证植株健壮的生长,这时的光照应保持在30000Lux35000Lux之间。幼苗期结合浇水,由喷施改为灌根,5天~7天浇清水一次,较为炎热的月份2天~3天浇一次,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时还应向叶面喷洒清水;移栽后施用肥料仍以氮肥为主,N:P:K3:1:1的混合肥。施肥时还应结合浇水进行,10天~12天浇1000倍的肥水一次。这期间应重点充实分生假球茎。对于生长期假球茎发生的芽,应全部抹除,如芽生长势有停顿之势,即将这种芽留下。

7.7 大苗期管理

7.7.1 容器选择

选择15cm×25cm营养钵或花盆,采用5孔穴苗盘。

7.7.2 换盆时间

a)       当叶片长度为25cm30cm左右时,进行换盆,换盆宜在花落时立即进行。换盆每三年进行一次,如旧基质碎了,则应尽可能早一些换盆。当大花蕙兰的根系开始挤压盆的边缘时,不管基质是否变碎都要换盆;

b)       生长超过4年~5年时,盆内的苗株逐渐增多,植株在盆内过于拥挤,就需要分株换盆。通常分株换盆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春季应在3月~4月,花谢后较合适;秋季应在气温还未骤冷之前,9月下旬~11月上旬较好,当年生长好的植株此时均已抽出花芽,不宜换盆;而生长较差,或盆内兰株生长过密的植株,都不能抽花芽,这两类生长不良植株分株即可换盆。

7.7.3 分株换盆方法

分株换盆时要用消毒过的剪刀,将兰株以自然丛株分开(自然丛株是指由同一个假球茎分生出来的兰株后代),把已完全落叶的老假球茎除去,以促使新芽萌发,并用剪刀剪去已发黑,空心腐烂的老根,将兰根之间陈旧而腐烂的基质去除干净,保留充实健壮的老根(将修剪清理好的兰株在阴凉处晾干半天后种植,有利于兰根伤口不感染)。用已按要求备好的基质种植在新盆中,每盆兰株以2株~3株苗为宜,基质表面位置在兰株的根与假球茎交界处,基质的填充不要过于坚实或疏松。新种植的兰花要注意适度掌握淋水,不宜过湿也不宜过干,因此阶段兰根受伤严重,吸水能力比正常时期差。此阶段不能施肥,在换盆一个月后,受伤兰根逐步恢复健康后再逐量增施肥料。

7.7.4 环境调控及肥水管理

大花蕙兰达到成苗期以后需要增加昼夜温差,这时白天要保持28℃左右,夜间要保持18℃左右,保证温差在10℃。成苗期的植株会变得较高,叶子较为浓密,这时植株极易感染病害,为防止其发生,管理中要适当降低湿度,将湿度保持在70%75%之间为宜,光照保持在40000Lux45000Lux为宜。进入成苗期后植株的生理代谢进一步增强,所需水肥量迅速增加。4天~5天浇清水一次,蒸发量较大的月份需2天~3天浇一次清水,同时每天上午10点以前用喷雾设备对生长植株进行喷雾一次。肥料在植株进入成苗期以后应以磷钾肥为主,宜用的是N:P:K1:2:3的混合肥。施肥时结合浇水,用800倍混合肥溶液每隔7天~10天浇一次肥水。植株在生长较旺盛的季节应适当缩短肥水施用时间或适当增加施肥用量。在严寒的冬季应控水控肥,以骨粉为基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薄肥勤施。

7.8 花期管理

开花期间应适当降低温度,这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4℃~25℃之间,夜间温度保持在17℃~18℃之间为宜;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为宜;光照保持在35000Lux40000Lux之间为宜。基质水干湿情况以见干见湿,浇要浇透的原则进行,宜6天~7天浇清水一次,这时也可以进行叶面喷水,应防止将水溅到花瓣上,进入开花期以后将不再追加任何肥料。

7.9 花期调控

成熟健壮的植株是大花蕙兰开花的首要条件,其次是环境温度。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 催箭:催箭在6月~10月间,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时进行,这时增施磷钾肥、适当控水、保持土壤干燥,同时春、夏营养生长期要进行抹芽,每个假球茎只保留1个~2个发育正常、长势健壮的腋芽;

—— 花期延后:通过增施氮肥、增加浇水用量等生产措施,来控制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7.9.1 环境调控

花期环境调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 催箭:环境调控催箭时把成苗放入单一温室,将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夜温控制在15℃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光照控制在40000Lux左右,同时适当延长肥水浇灌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 延迟花期:在植株达到花芽分化期以前,将生产温室白天的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保持在20℃左右以抑制花芽分化。

7.9.2 药剂调控

向植株施用乙烯利、赤霉素、萘乙酸、B9等化学药剂,促进或抑制花芽分化,控制花期的时间。

7.9.3 花葶固定

当花葶长到30cm长时,需开始用粗铁线固定,粗铁线一端直插入基质中固定不动,用扎线把花葶与铁线绑在一起,可固定花葶直立向上,不斜倒。

8 病虫害防治

8.1 农业防治

a)       选无病虫植株定植,或剪去病虫叶;

b)       改善兰园条件,清洁兰园,经常性锄草,及时销毁病株病叶,减少病虫害传播介质;

c)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兰株抗病虫能力;

d)       加大通风力度,降低空气湿度,减小发病环境因子。

8.2 物理人工防治

利用害虫的假死性,趋光性等特性防治害虫,如人工捕杀幼虫及蛹茧;灯光诱杀成虫;温室通风处安装防虫网;人工刮卵块等。

8.3 化学防治

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每隔10天左右向温室内喷施杀菌剂一次。

8.4 防治方法

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进行

9 质量等级

9.1 A级:花枝4枝以上、整齐,花期一致,花苞纯正,植株整体无病害。

9.2 B级:花枝2枝~3枝,较整齐,无病害。

9.3 C级:花枝1枝,叶子有较轻微病害。

10 标识、检疫、包装、运输

10.1 标识

品种、花色、等级、产地。

10.2 检疫

无病虫害、传染性病原体,植株无损伤,应符合GB/T 18247.2-2000的规定。

10.3 包装

采用25cm40cm软塑料包装袋,再使用包装箱。分级后的盆花,每袋一盆套好,放入纸箱中。应以叶包着花,防止损伤花蕾、折断叶片。植株间要紧凑,不松摇。

10.4 运输

运输前浇水一次,杀灭传染性病原菌,运输工具应清洁,采用箱式运输车,有防晒,防雨设施,通风,降温,应轻装轻卸,严禁重压。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花蕙兰病虫害防治措施

A.1 大花蕙兰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应符合表A1的规定。

     A1

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疫病(Pseudomonas spingae

疫病危害部位较多,根、茎、叶均能感染疫病。

症状: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不同。

1、用80%锌锰乃浦500倍溶液喷施。

2、用1:2 0008—羟基喹啉硫酸盐喷洒。

软腐病

(Erwinia arotovora)

软腐病较易危害叶片、芽、球茎。

症状:得病植株初期,有水泽状不规则病斑,后逐渐肿大,挤压有液体流出,并拌有异味。

1、将病株除去,用四环素800倍液喷洒。

2、用68.8%多保链霉素或18.8%链霉素1 0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洒一次,连续3次~4次。

根腐病(Helicabasidium purpureum)

发病主要在根部和茎部。

症状:感染根腐病的植株,初期叶片发蔫,严重时,环绕植株基部会形成一圈褐腐区域。

植株得病后及时将病株除去,并用苯来特进行消毒。

炭疽病(Gloeosporium spp)

危害叶片、假鳞茎以及花萼、花瓣等部位。

症状:初期,叶片以及假鳞茎出现褐色或黄色,不规则病斑,成熟时病斑上出现通心环纹,同时病斑上出现分生孢子。

1、用大富丹500倍液进行喷洒。

2、用45%的大生500倍液,5天~7天喷洒一遍。

A.2 大花蕙兰主要虫害防治措施

应符合表A2的规定。

     A2

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介壳虫(Psedococcus comstocki)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假鳞茎等部位。

症状:兰株逐渐衰退、黄化,易感染病害。

用速灭松乳剂或大灭松乳剂以及除虫菊酯1 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洒一次。

白粉虱(Trialeurodes raporailrum)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以及假鳞茎等部位。症状:叶片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同上

蚜虫(Aphisgossypii)

主要危害花穗、花苞。

症状:主要造成花穗扭曲变形,发育不良。

用氧化乐果、除虫菊酯等药剂1000倍液轮换喷洒。

螨虫(Tetrangchus)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等部位。

症状:受害部位初期出现一些灰白的小点,进而成为银灰色或灰褐色粗造的不同规则的斑点或斑块。

用肥皂水喷洒叶面及叶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防治螨虫。

用三氯杀螨、大克螨、速灭螨药剂10001500倍液,每星期喷洒一次,连续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