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 蟠桃大姜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由平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平度李园街道办事处蟠桃大姜协会。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平度李园街道办事处蟠桃大姜协会、青岛福乐奥英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平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香远、周淑叶、李公晓。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蟠桃大姜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蟠桃大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
GB 3095-19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0 粗纤维分析方法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6980 运输包装用钙塑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1~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 10806 塑料网眼袋
JJF 1070 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检验规则
NY/T 1193-2006 姜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山东省平度市部分现辖行政区域,见本标准附录A。
4 术语和定义
NY/T 1193-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蟠桃大姜
在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范围内,按本标准进行管理、生产,具有“色泽鲜亮,块大皮薄,筋少、肉质细腻,辛辣适中”品质特征的蟠桃大姜。
5 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
5.1 自然环境
5.1.1 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
5.1.2 土地条件
土壤耕层深厚,排灌良好,有机质含量≥
5.1.3 环境空气
本区域环境空气符合GB 3095-1995中二级规定。
5.2 栽培技术
蟠桃大姜的栽培技术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6 质量要求
6.1 等级要求
按大姜的品质、外部形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大姜各等级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等 级 |
要 求 |
备 注 |
特级 |
1、 整块单重> 2、 形态完整,肥大,丰满,充实; 3、 色泽新鲜,表皮光滑、清洁、干燥; 4、 无异味; 5、 机械伤、病虫害损伤≤1.0%; 6、 杂质≤1.5%。 |
特级允许有2%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一级的要求。 |
一级 |
1、整块单重 2、形态完整,肥大,丰满,充实; 3、色泽新鲜,表皮光滑、清洁、干燥; 4、无异味; 5、机械伤、病虫害损伤≤1.5%; 6、杂质≤2.0%。 |
一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二级的要求。 |
表1(完)
等 级 |
要 求 |
备 注 |
二级 |
1、整块单重≥ 2、形态完整,肥大,丰满,充实; 3、色泽新鲜,表皮光滑、清洁、干燥; 4、无异味; 5、机械伤、病虫害损伤≤2.5%; 6、杂质≤2.0%。 |
二级允许有8%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 |
6.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项 目 |
指 标 |
粗纤维,g/ |
1.10 |
水分,% ≤ |
90 |
整块单重,g ≥ |
150 |
6.3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等级检验
7.1.1 检验用具
托盘、天平(精度
7.1.2 检验步骤
将抽取样品放入托盘中,检验形态、色泽、气味、腐烂、表皮皱缩、冻伤、机械伤、病虫害,对上述单项不符合该等级要求的姜检出分别称重,并做出各项记录,各单项不合格率按公式(1)计算:
m1
X1(%)=
m
式中:
X1——单项不合格率,%;
m1——单项不合格质量,g;
m——样品的质量,g。
7.1.3 杂质检验
感官检验后,挑出杂质称重,按公式(2)计算:
m2
X2(%)=
m
式中:
X2——样品中杂质率,%;
m2——样品中杂质重量,g;
m——样品的重量,g。
7.1.4 各单项不合格率及杂质率之和为总项不合格率。
7.2 理化指标
7.2.1 粗纤维
按GB/T 5009.10的规定进行。
7.2.2 水分
按GB/T 5009.3的规定进行。
7.2.3 整块单重
按JJF 1070的规定进行计量。
7.3 卫生指标
按GB/T 5009.11、GB/T 5009.17、GB/T 5009.19、GB/T 5009.20的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与抽样
按GB/T 8855的规定进行。
8.2 交收检验
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都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包装、标志、等级要求。卫生指标应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及农药施用情况选测。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货。
8.2.1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时;
b) 前后两次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c) 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8.2.2 判定规则
8.2.2.1 无论交收检验或型式检验,一项指标检验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8.2.2.2 对包装、标志、等级要求不合格的产品,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并按规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外包装应标明品名、等级、产地、毛重、净重、包装或销售单位名称和地址、包装日期等内容。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包装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包装
9.2.1 外包装采用钙塑箱或塑料网袋包装,并应符合GB 6980、GB 10806的要求。
9.2.2 产品应按等级分别包装,也可按用户要求进行包装。
9.3 运输
9.3.1 装运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
9.3.2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9.3.3 公路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铁路运输时要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
9.4 贮存
9.4.1 收购产品应放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严防日晒、雨淋及有毒物质和病虫的危害。
9.4.2 仓储时保持温度12℃~
A.1 平度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蟠桃大姜产地范围的报告》,平政字[2009]38号
A.2
图A.1 蟠桃大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B
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技术规程
B.1 品种选择
根据我市的病虫害及气候、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选择姜块大、生长快、优质、丰产、抗病的蟠桃大姜。
B.2 育苗
应选用工厂化育出的无病、无虫、无毒壮苗,无条件者可采用以下育苗方式。
B.2.1 晒姜困姜
于适播前20天~30天(一般3月上旬),从窖中取出姜种洗净平铺于草席或干净的土地上晾晒1天~2天,夜间为防受冻,收进屋内。晒姜要注意适度,中午若光照较强,可用席子遮荫,以免姜块失水过度而干缩。暴晒之后将种姜放入室内堆放3天~4天,盖以草苫谓之“困姜”。一般晒姜困姜交替2次~3次,种姜便开始发芽。
B.2.2 严格选种
结合晒姜和困姜进行严格选种。一般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鲜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
B.2.3 姜块催芽
以筐盛姜以麦秸保暖,放在火炕旁或阳畦内,在18 ℃~
B.3 定植
B.3.1 定植前的准备
B.3.1.1 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
B.3.1.2 施肥
结合深翻耕地,在地力肥沃的基础上,亩施有机肥
B.3.1.3 做沟
根据地势开播种沟。多按东西向开沟,沟距
B.3.2 适期播种
B.3.2.1 播种时间及密度
整好地后,4月15号前即可播种,一般种植密度5000~7000株,即株距
B.3.2.2 播种量
每
B.3.2.3 姜块消毒
播种前,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B.3.2.4 播种方法与技术
整地施肥开沟后,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播种。根据种植面积和用种量,将姜块掰成小块。一般要求每块重
B.4 播后田间管理
B.4.1 种植时间
蟠桃大姜一般种植时间为4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姜播种后3—5天进行浇水,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除膜。
B.4.2 遮荫
蟠桃大姜喜阴怕烈日直射,以散射光对其生长有利。苗期的强光、高温和干旱会使幼苗水分代谢失调,从而抑制幼苗生育。适度遮荫可削弱光源、降低生长环境中的气温、土温,从而减少水分蒸发,使幼苗在良好的小气候下生育。可用谷草或玉米秸插成稀疏的花篱,也可用遮阳网顺沟方向搭成篱笆状,以避免阳光直射。
B.4.3 中耕除草与培土
除膜后及时进行除草。姜为浅根作物,不宜多次深中耕,多在出苗后结合浇水浅中耕1次~2次,既可松土保墒,又可清除杂草。姜根茎生长与土壤中,要求黑暗和湿润,因此在姜生育过程中应进行多次培土,以为根茎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般于立秋前后结合除草和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变沟为垄。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二、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厚加宽。
B.4.4 追肥
轻施提苗肥。除膜后亩施
B.4.5 水分管理
出苗后浇第一水的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来决定。浇水过早,会降低地温,造成出苗不齐。浇水过晚,姜芽供水不足,影响发育。蟠桃大姜不耐旱,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只要不下雨就应该小水勤浇。姜田也不能有积水,降雨后应及时将积水排出姜田,防止蟠桃大姜受涝、姜块腐烂。
B.5 病虫害防治
B.5.1 防治原则
蟠桃大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则,采用抗(耐)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生物(生态)防治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适时有效防治,不盲目增加用药量,对有些病虫要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尽量减少喷药次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程度及有害物质最大量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及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B.5.2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大力推行无公害施肥技术;培育优质壮苗;生产中合理地进行轮作、间作、套作,以解决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植前要深翻耕晾晒土壤;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以压低病原物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发现病枝病株及时处理。
B.5.3 化学防治
B.5.3.1 农药种类
按GB 4285和GB/T 8321.1~GB/T 8321.7的规定进行。
B.5.3.2 化学治虫
可用敌百虫等药剂来防治姜螟、小地老虎等虫害。
B.5.3.3 化学治病
可用复方姜瘟净防治姜瘟病。隔10天~15天一次,共2次~3次。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每穴
B.6 采收与储藏
B.6.1 采收
蟠桃大姜的收获可分为收种姜、收嫩姜与收鲜姜三种。种姜可以与鲜姜一起收,也可以提前在幼苗后期收获。其方法是拨开姜株北侧的表土,在种姜与新姜粘连出轻轻折断,随后取出种姜并封沟,但注意勿要振动姜苗和伤根,姜瘟病严重的地块不宜提前收种姜。收嫩姜是在根茎生长盛期,趁姜块鲜嫩时进行,主要是作为加工原料。此时根茎纤维少,组织幼嫩,辛辣味淡。初霜之前2天~3天,是鲜姜的收获期。采收时,认真执行安全间隔采收期。喷药后间隔7天~10天,追施化肥30天后才可采收,剔除残次品,并防止加工环节的污染。
B.6.2 储藏
鲜姜刨出后,去掉茎叶放深窖中储藏,深窖口封闭,使窖内氧气逐渐减少,温度保持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