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实施“五项工程”提升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

即墨市实施“五项工程”提升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即墨市把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实施“五项工程”,推动组织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努力实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实施“导向工程”,围绕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凭实绩使用干部和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各项规定,坚持“先定制度后选人”,结合实际制定了《即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和动议、初始提名、酝酿、讨论决定等11个配套办法,形成了“1+11”制度体系,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规范有序、公开透明。按照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原则,一手抓干部述职述廉、函询、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监督,一手抓及时发现问题的长效机制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市级领导目标绩效考核、市管干部有关事项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切实把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深入开展组织部长双向约谈活动,充分利用干部集中考察、经常性考察以及平时工作调度、下基层等时机,主动约谈干部,变干部向上跑找组织为部长朝下走找干部;坚持“五个必谈”,即干部岗位变动时必谈、有信访反映时必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谈、退出班子或转非时必谈、竞争中落选时必谈,目前即墨市委组织部已累计与300余名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实施“服务工程”,围绕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提升群众满意度。着眼于实现“四有一提升”(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切实加强以农村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庄的不同类别和村干部的现实需要,对包括全市1029名村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分批次集中教育,有效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履职本领。二是着力打造“阳光村务”品牌。在总结提升民主议政日、村务公开日、干部下访日和基层调解日“四日合一”做法的基础上,以落实“四议两公开”为主线,会同相关部门对村级财务收支、“三资”管理、党员发展及宅基地和计生指标审批、公章管理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中办理,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级办事流程,使村庄各项工作真正“晒”在阳光之下。三是扎实推进后进村庄整顿转化。深入开展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实行“市级领导包村、市直部门帮村、机关干部驻村、强村弱村结对”,分别安排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镇和2-3个村庄,抽调优秀机关干部进驻54个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城区筛选30个强村与30个偏远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采取党建、经济“双联法”,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帮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积极为村庄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群众更加满意。
    三、实施“安才工程”,围绕用活用好各方面人才提升群众满意度。把增强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作为提升满意度的有力手段,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创优各项人才服务措施,使各类人才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结合发展蓝色经济、推动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切实抓好“百千万人才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对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创新人才和10000名高技能人才;抓住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的契机,在鳌山湾区域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人才科技创业园,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孵化基地,以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二是充分发挥各类实用人才的重要作用。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市性人才综合数据库,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参考。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建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专家辅导站,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人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做好各项人才服务工作。对规模以上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根据需求情况,组织统一外出招贤纳才;制定出台《即墨市引进优秀人才评价认定实施细则》、《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奖励资金实施细则》等五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帮助重点骨干企业留住人才为目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从土地、住房补贴、贷款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建设人才公寓,解决企业人才的住房问题,受到企业和人才的广泛欢迎。
    四、实施“四型工程”,围绕打造优秀组工团队提升群众满意度。系统深入开展了争当“政治忠诚型、业务精通型、公道正派型、改革创新型”“四型”组工干部活动,着力打造党性最强、素质过硬、品行最优的组工干部团队。一是带头创优服务机制。对照服务基层事项,逐一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并采取座谈走访、民主测评、开通热线电话、开辟网上通道等形式,广泛听取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带头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从全市不同侧面选取能反映基层工作、对面上具有指导作用的镇、村、社区作为联系点,定期拿出专门时间安排部机关干部驻村调研,确保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三是切实抓好组织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党建频道在组织部门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优化栏目设置、整合节目资源,大力宣传党建知识和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扎实做好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专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媒体特别是网络上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提高了组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五、实施“民心工程”,围绕扎扎实实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把信访举报作为组织工作的“晴雨表”,通过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信访举报量降下去、群众满意度升上来。在坚持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的同时,不断完善12380举报平台功能,在青岛各区市中率先为各镇、街道开通举报邮箱,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受理渠道。从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分别研究出台了全市组织系统以及部内信访举报工作两套办理意见,面上突出抓好源头预防、案件处置和考核激励三个关键环节,建立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涉组涉干信访隐患不间断排查和信访举报受理电话24小时值守等制度,把所有不稳定因素全部纳入视野;建立一般案件限时查处、疑难案件联合办案和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等制度,不断完善群众举报快速受理机制,确保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推行重点约谈、定期通报和双重考核等规定,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和个人申诉16起,其中合理诉求或意见建议的处结率达100%,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实现了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