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的分析报告

青岛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2012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测情况的分析报告

 

市食安办: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十件实事的通知》(青政发【20121号)以及市食安办《关于下达2012年食品安全检测计划的通知》(青食安委〔20125号)的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公众饮食消费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委组织制定了确定2012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认真进行了落实。现将上半年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测情况

(一)蔬菜和水果。截至到6月底,累计抽检6大类22个品种蔬菜产品903批次,检测农残项目50种,平均合格率98.7%;抽检苹果、梨、橘子、葡萄、鲜枣、西瓜等水果产品138批次,检测农残项目50种,平均合格率99.5%

(二)茶叶。共抽检了38处生产基地的72个样品,67个样品合格,总体合格率为93%。样品全部合格生产基地34个,占总数的89.5%

(三)农用地环境监测共检测产地土壤、灌溉水、大气样品1800批次、1790批次和230批次。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8.5%100%100%

二、检测结果分析

(一)蔬菜。从检测情况看,抽检的903个蔬菜产品中有12个样品不合格(其中豆类4个、绿叶菜类2个、茄果类2个、白菜类2个、甘蓝类2个),蔬菜平均合格率98.7%

1、不合格产品情况。1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全部为限用农残超标。

2、不合格产品产地。12个不合格样品中,有7个样品来自青岛本地,且基本来自城阳、华中和抚顺路批发市场。其余5个样品来自外地,具体不详。

3、原因分析。分析不合格农产品检测数据,常规农药是造成农产品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种植户没有按农药安全使用方法进行蔬菜生产。

(二)茶叶。茶叶专项监测抽检了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平度市四市三区共38处生产基地,各市区抽检的基地数分别为崂山区10处、即墨市10处、胶南市12处,城阳区3处,平度市、胶州市、黄岛区各1处;抽检样品数崂山区18个、即墨市20个、胶南市23个,城阳区6个、胶州市、平度市各2个、黄岛区1个,共72批次茶叶样品,其中5个样品不合格,平均合格率93%

1、不合格产品情况。5个不合格样品禁用农药氰戊菊酯超标。

2不合格产品产地。崂山区不合格样品2个,即墨市不合格样品3

3、原因分析。部分种植户没有按农药安全使用方法进行茶叶规范生产。

(三)农用地环境。检测的1800个土壤样品,有27个样品镉超标,超标的样品中莱西12个、平度15个。原因分析可能是天生的,高镉背景地区土壤中的镉含量就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做好禁用农药的管理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切断蔬菜生产基地的禁用农药货源,保证所有种植业户能够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确保生产基地的安全生产,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安全。

2、完善检测体系,加快建设县区(市)、产地、销地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蔬菜、水果、茶叶产区、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一批快速检测点,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协会自建符合要求的检测点(室),逐步形成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测和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关监测相结合的健全的检测网络。

3、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建设科学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科技体系。一要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农产品的知识培训,提高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素质。二要加快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升,推广新型绿色肥料、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促进农业的安全增效。大力引进开发符合绿色农产品的优质高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水平。

4、加快“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继续落实瓜菜果茶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划,从推行“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集约化生产、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建立二维QR码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等方面入手,规范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5、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以建立监管体系为重点,加强质监队伍和监管制度建设,建立监管责任制和问责追究制,制定并细化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以市农委名义与基层区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有效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机制。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加强与商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一二年七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