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6.05,-0.16,-2.58%)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切实落实法律赋予的职责,一手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清除问题隐患;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今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面,继续开展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行为,取得明显效果。据农业部对30个省份一季度的质量监测,抽检2259个生鲜乳收购站、1114个运输车,抽查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全部合格,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在兽药监管方面,把瘦肉精整治作为当前查处的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行为。

  在农药监管方面,将禁限用农药作为“农药市场监管年”的重中之重,从审批、生产、经销、使用、入市等多个环节入手,杜绝假冒伪劣及禁用农药,规范农民生产用药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农资打假方面,一季度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5.7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14.3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5万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8723件,查获假劣农资1.4万吨,捣毁制售假窝点47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从农产品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标准制定方面,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正在抓紧制定450项急需的农业标准,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各省级农业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了一批通俗易懂、好学好用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在转变生产方式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政策扶持方面,各地高度重视,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扶持措施,进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农业部还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首先,扩大监测范围、品种和频次,今年例行监测品种从4种增加到10种,监测参数从30种增加到68种,监测范围从36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增加到全国100多个主要大中城市,同时强化结果通报制度,完善与监督抽查联动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现机制,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强化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今年落实中央投资8亿元,继续支持建设32个部级中心、19个省级综合中心和4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三是创新执法方式,推动农业综合执法。截至去年底,已有30个省份、189个地市、1762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地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1916个县市级综合执法机构,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的主力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