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
以创建评选活动为契机
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
日前,为期四个月的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评选活动成功落下帷幕,经社会公众和专家评选出的“青岛市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30个“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集中亮相2010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成为国内外客商和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农业部和山东省、青岛市领导亲自为获奖企业授牌。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和保护品牌,是青岛品牌农业的成功之路,也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青岛已培育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36个,品牌农业占到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青岛发展品牌农业的做法和成效是:
一、优化环境,营造品牌良好发展氛围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出台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创造品牌,建设品牌城市。2004年,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农产品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要求加快实施名牌战略,规范农产品名牌评价管理工作。2005年,市委5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互动做好郊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争创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名牌,对获得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的,参照工业知名品牌奖励制度给予奖励。2006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重点,并围绕加强对农业品牌培育工作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2007年,又下发《关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营造品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全市品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通知形式要求做好农产品的山东省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工作。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列入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工作机制日趋健全。
二、多措并举,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目前,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45家,实有成员数14.5万人,带动农户30万户;全市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1处,年交易额325亿元。
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做强品牌。种植业规划建设了203处、210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并突出抓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大沽河沿岸出口加工试验区和九大高效农业园区的标准化建设,胶州、莱西、即墨、胶南四市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或标准化示范区。
三是着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带动规模化生产,做大品牌。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市已有102处种植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72个产品取得“三品”认证。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强化企业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品牌的规模化效应。
四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登记,做响品牌。把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列入品牌创建重点,优先推荐、认定省、市著名商标,运用商标战略促进我市农业品牌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青岛市已累计注册涉农商标6866件,拥有涉农驰名商标5件,拥有涉农著名商标51件;积极组织传统农产品品牌申报地理标志保护,旧店苹果、胶州湾蛤蜊等2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为传统品牌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以兴办各类农业节会为载体,宣传品牌。目前,青岛地区比较有名气的节会,如城阳山色峪樱桃山会、红岛蛤蜊节、崂山北宅樱桃节、枯桃花会等,每年的游客数量都在数百万人以上。青岛平度市的“四季节庆”活动更是享誉一方,“春季云山大樱桃节、夏季明村西瓜节、秋季大泽山葡萄节、冬季马家沟芹菜节”的成功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据统计,2009年四个节庆吸引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拉动农民直接增收近4.5亿元,拉动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增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由过去农民双季产收向四季增收、全年增收、全面丰收的转变。
三、效益彰显,品牌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品牌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效益。通过发展品牌农业,可以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大大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平度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两个品牌在青岛、全省乃至全国已闻名遐迩。今年大泽山五龙埠葡萄每斤卖到六七元,是一般葡萄的两倍,而在北京获全国最甜葡萄状元奖的“金手指”葡萄连续三年
二是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经营层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能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推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营层次和水平。比如:青岛崂山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高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崂山茶产业步入了50年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目前崂山茶种植面积已达1.7万多亩,每年产值1亿多元,不仅为几万茶农带来持续可观的收入,而且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围绕“江北名茶”的高端定位,不断提升茶品质,凝练茶文化,培育茶品牌, 促使崂山茶步入了品牌化发展的崭新轨道,随着龙头茶企业的做大做强,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对外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崂山茶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崂山茶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胶州市胶西镇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土豆,目前胶西镇土豆常年种植面 7万亩左右,年产土豆20万吨,其中80% 以上出口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胶西镇农民土豆种植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形成了土豆种植、销售、储存一条龙模式,众多农民发了“土豆财”。今年1 -8月,胶西镇土豆成交量突破30万吨,成交额超过7亿元。胶西马铃薯庞大的市场效应,吸引带动了平度、 高密、 安丘、 诸城等周边县市的土豆种植与销售,每年外县市来此销售的土豆达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