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应对化肥过剩:山东省长为何语带轻松?

【关注两会】应对化肥过剩:山东省长为何语带轻松?
   

  “两会”期间,记者追问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如何破解化肥产能过剩,这位化肥大省的掌舵人语带轻松,“以市场导向为主,不能赚钱的,卖不出去的,减产调整。”近年来让化肥企业焦头烂额的头等难题,在郭省长这里似乎并不复杂。
 
  回答同样轻松的还有能源大省内蒙古的发改委主任,当问及“化肥产能如此过剩,下一步内蒙上化肥项目有无顾虑”,梁铁城对答坦然,“我们还是以市场为导向,不对企业决策做干预。”
 
  如此轻松坦然,是化肥产能过剩的难题化解了?显然不是,一组尿素的数据:2010年中国尿素产能约在6600万吨,较国内实际需求过剩约1100万吨;到 2012年时,尿素扩能至7144万吨,过剩约1700万吨。而且据石化联合会预计,、“十二五”末尿素产能过剩将达到2000万吨。过剩非但没遏制住,似乎还在愈演愈烈。
 
  翻翻采访手记,两三年前,有关领导谈及过剩时神态严肃甚至沉重,“限制”“关停”“强制”等硬词儿不断。过剩问题越发严重,为何领导们的应对反而越显轻松?
 
  答案就在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其中几句新词儿值得推敲,“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短短几十字,魄力十足、期待满满。
 
  “改革”是总理《报告》中的热词,改革的要义何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的闸门至今,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革无不与这只“看不见的手”有关。《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其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向市场让权,让市场决定谁去谁留。
 
  曾几何时,为了化解过剩,各地下指标、定任务,时而拉闸限电、时而强制关停。政府疲于限产,摁下葫芦起了瓢;企业心神不宁,仨月开车俩月停。政府干预的结果呢,过剩问题越压越严重,两年时间尿素过剩产能从1100万吨增至1700万吨。还记得,为了化解过剩,相关部门发布文件要求“上大压小”。现在用市场的眼光来看,都是合法企业,都有准生证,凭什么大就能上,小就该被压?
 
  简政放权、市场决定。对化肥行业而言,这一点的确该深化改革了。政府只需设好环保、能耗等几个门槛。把好准入关,站好监管岗,剩下的就放手让企业去竞争、去乘风破浪。大浪淘沙,成本高技术差、管理弱的落后产能自动会淘汰。正如梁铁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化肥行业技术成熟、生产安全,国家已经制定了新建项目的严格审批程序,其他的就交给企业决策吧。”
 
  管的少了,自然就轻松。期待更多的地方政府要员,能像郭省长和梁主任一样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