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国局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马爱国局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3118

 

同志们:

这次会议对于做好全年的工作,特别是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局至关重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议期间,6个省做了经验介绍,17个省做了书面交流,陈部长做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分组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部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任务,讲话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体现了中央要求,符合当前实际,是我们做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下面我就贯彻陈部长讲话精神,结合分组讨论中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同志们一起做个交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专项整治。

这项工作已经连续搞了几年,确实见到了成效,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面上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局面。今年的专项整治,陈部长的讲话已经明确还要继续搞下去,鉴于当前的情况,总的要求是三句话:一是巩固已有成果,坚决防止反弹;二是深化突出问题的治理,务必斩草除根;三是建立完善管用的制度机制,提升监管的能力水平。就今年的整治,讲三点具体的意见。

第一,在整体摆布上,要突出重点,有所区分,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部里正在抓紧制定整治方案,初步的想法是重点抓好4个专项行动,一是畜禽抗菌药整治,二是生猪“瘦肉精”整治,三是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整治,四是假劣农资整治。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相应的整治内容。

第二,要抓好主要品种、重点产区、关键环节的治理

抗菌药整治要突出鸡、生鲜乳等畜禽产品,重点治理非法使用禁用药物、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不执行休药期等问题。特别是白羽肉鸡违规用药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要引起高度重视。白羽肉鸡生产周期短,养殖密度大,一旦卫生条件、饲养技术跟不上,很容易患病,导致出现滥用问题。前一段主流媒体曝光后,对产业的冲击和影响很大,部里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置。目前部里出台了八项措施,各地一定要落到实处。“瘦肉精”整治今年是第三个年头,可以说力度最大,成效明显,关键是打掉了一批地下非法生产“黑窝点”,去年合格率为99.7%,为历年最高,很不容易。但还不敢说禁绝,不能有丝毫放松。要突出生猪、肉牛、肉羊,锁定问题多发地区,加强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要严密防范以增重为目的使用新型药物和新型添加方式。水产品这几年有好转,但几条鱼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品种主要是中高档的鳜鱼、大菱鲆,合格率只有55.6%72.9%,药物集中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今年的整治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多管齐下,想办法有所突破。农资打假要突出春耕、秋播等重点农时,以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特别是农药中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肥料中非法添加农药、饲料中直接添加原料药和禁用药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重点治理。

第三,要抓好大案要案查处。

主要是严打两类案件,一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这一问题危害最大;一是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防不胜防。这两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由于利益驱动,明知故犯,铤而走险。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予以严厉打击,特别是部省两层要建立案件督办机制和省际协调机制,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挂牌督办一批大案要案,务必一查到底,水落石出。

二、关于监管示范县创建。这项工作有些省份已先期启动,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现在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整体上加以推动。之所以创建监管示范县,主要的考虑有三个:一是着眼提升县级综合监管能力,二是探索县域有效的监管模式,三是为县级创造条件、争取支持。目前部里已制定了一个推进示范县创建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印发各地。在工作部署上,坚持先试点再全面铺开,2013年重点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每省推荐1-2个,全国共确定50个试点县,对创建工作进行尝试和摸索,待试点成熟后再全面铺开。在创建方式上,一定是综合性的,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状况,按县域整体创建,统筹推进。在认定条件上,设立了9个方面的要求,标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些,但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这也是示范县创建的努力方向。“意见”印发后,还要将这些条件进一步细化成为认定标准,便于各地实施创建。在认定程序上,由县级政府申请,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批准。

需要强调的是,从地方经验看,开展示范县创建最为关键有两条,一是县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统筹部署,加大工作推进和经费支持的力度。二是部省两级都要为示范县建设创造条件。已有的质检体系、质量追溯等建设项目要优先向其倾斜。目前部里正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初步想法是两个途径,一是以奖代补,一是转移支付。各省也要向省财政积极争取,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力争有一个大的突破。

在示范县创建时,今年在工作布局上还有一项新的工作就是要积极推进质量追溯管理。追溯管理是一种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控制、品牌化营销和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监管模式。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发现问题可以迅速锁定源头,界定主体责任;二是督促生产者增强自律意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三是可以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生产加工情况,增强过程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去年部里做了一个专门研究,下一步要从整体上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今年重中之重是实施好“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一个高度开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通查通识的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强化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档案记录到消费者查询的追溯信息系统,供各地农业部门、各个企业、广大消费者免费使用。平台建设的费用已有安排,力争今年建成。各省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省级追溯信息平台,在经费安排上也有考虑,要统筹使用,尽早与国家平台对接。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大中城市及主产区,从最有条件的产品抓起,统一试点,由点及面,逐步扩大。

三、关于体系建设。这几年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是在加强。特别是去年有所突破,标志性的有两个:一是二期规划的批复,意味着“十二五”末部省地县将全部覆盖,技术支撑能力将有一个大的提升;一是乡镇站建设,部里抓得紧,各地下了很大功夫,建设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初步打牢了这个基础。今年必须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把重点放在体系建设上,力争在短期内使监管能力有大的提升。

在监管机构建设上,目前各层次的进展不同,省级基本实现100%,地级63%,县级48%,乡镇级达到94%,地县两级还存在较大缺口。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两项任务:第一,地县两级主要是补齐短板。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地县两级没有单设机构的,虽然都有人在做这块工作,但是从所处的位置、承担的任务和未来的趋势都需要单独建立,这是大势所趋。这一块一是有要求,去年国家出台了一个决定和一个规划,规定必须加快完善地县两级监管机构,增强基层监管力量;二是能够实现得了,今年部里将采取与质检体系建设项目挂钩的措施,建立监管机构的地县将优先安排,力争通过质检体系建设带动,加快地县两级监管机构建设。省上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该发文的发文,该协调的协调,该督促的督促,要想办法把断层接起来。第二,乡镇机构主要是提升。今年是乡镇监管机构建成的头一年,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项任务。一是落实职能。建起来不易,运行得好更难。我们要趁热打铁,尽快把乡镇监管工作开展起来。“三权在县”的,县级农业部门要统筹安排好,把乡镇监管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之中;管理权在乡的,要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监管服务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培训。部里将出台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印发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同时把乡镇监管人员培训纳入农技人员培训规划。各省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升乡镇监管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把速测开展起来。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乡镇监管站所基本配备了速测设备,也是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下一步要抓住“特岗计划”的政策机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岗位,把速测工作抓起来,为生产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质检体系建设上,今年是二期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任务很重,要尽早谋划安排,着重抓好三件事:第一,要安排好项目投资。今年的投资计划已报到发改委,大数是18亿元,目前正在协调,尚未最终定论,力争不低于去年的盘子。支持的重点是地县两级,同时启动省部级中心的预警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基本的要求是加快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各省要切实担负起责任,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指导,确保不出问题,确保经得起审计。第二,要强化县级质检站的运行管理。两期规划已对1739个县安排了投资,目前完成建设任务的有845个,占应完成的63%。其中,完成项目验收的329个、通过计量认证的169个、通过资质考核的51个,分别占完成项目验收的39%20%6%。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县级质检站建设管理是最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设进度慢,通过验收、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的比例低,缺人员、缺经费、缺技术较为普遍,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难以交差,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对此,要坚决克服重申报轻管理的状况。部里准备出台一个关于质检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指导意见,一是督促项目按期完成,按期竣工验收;二是推动实现双认证;三是落实人员经费,提高能力素养。各省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加强管理,做到投资一个、用好一个,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要加强人才培养。今年部里将制定检测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推动建立检测人员培训、考核、执证上岗制度,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继续开展第二届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提高基层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在此我想强调一下监测工作。农业系统监测工作起步是比较早的,特别是2001年建立例行监测制度以来,不断扩大范围、品种、参数,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制度安排,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去年部里出台了《监测管理办法》,印发了一个加强监督抽查的通知,这是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从功能上看,把监测工作分为两类,一是风险监测,主要掌握面上的总体情况和问题隐患;二是监督抽查,重点查处点上的突出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从布局上看,部省以风险监测为主,地县以监督抽查为主,乡镇以速测筛查为主,形成统一协调、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监测网络。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监督抽查工作相对滞后、依法查处工作相对薄弱。在监测体系还不完整的条件下,下一步要切实加大统筹力度,加强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的衔接,强化“检打联动”,对于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依托所属综合执法机构对企业及时进行查处,督促落实整改,更好地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

四、关于应急处置。

从近年的情况和未来的趋势看,应急是一项常态性工作,涉及范围大,牵涉环节多,传播速度快,处理不好很容易对产业形成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始终紧绷这根弦,要高度警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及时稳妥地处置好每一起突发问题。

一要加强防范。关键是要防范有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也好,委托专家进行评估分析也好,对面上的情况要了然于胸,对辖区内所有的行业性风险及“潜规则”问题要心中有数,要转被动为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到快速反应。突发问题发生后,涉及到的省厅、市局都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出研判,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启动应急机制。属于违法违规的,要迅速行动,严厉查处;属于生产经营不规范的,要及时纠正,抓紧整改;属于无中生有、恶意炒作的,要及时回应,正面解读。总之要千方百计以最快速度把问题解决在事发地,把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要更加注重舆情应对。去年部里共监测到问题类舆情信息425个,其中非法添加问题148个,占35%;农兽药残留问题77个,占18%;病原微生物问题43个,占10%。就传播路径而言,除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晨报、晚报和都市报刊登外,最主要的是网络,传播速度快,很容易发酵形成热点。对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各省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接收部里发送的“舆情快报”,一旦发现苗头,要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散和发酵。要学会运用微博、博客、手机报等新媒体,之前部里组建了一支网评员队伍,各省也要抓紧组建相关网评员队伍,对于一些负面的信息,要及时跟帖引导,宣传真实情况和科学知识,要有正面、理性的声音,引领舆论导向。要发挥专家作用,部里成立了专家组及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各地也要抓紧组建相应的专家队伍,要多请专家出面,依托专家回应社会关切。

五、关于农业标准化。

这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大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一要有政策的扶持,二要有市场的引导。今年总的考虑是要将标准化和品牌化结合起来,标准化解决质量安全问题,品牌化解决优质优价问题,二者结合能很好激发标准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实施路径上,要强化示范创建,面上抓好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重在提升水平,县域内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规模以上主体都要实施标准化生产;点上抓好“三园两场”,关键是要扩大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产品上抓好“三品一标”,这是目前农业系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几块品牌。主要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提升品牌公信力,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在工作措施上,重点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抓标准,这是基础。部级层面要抓制定,解决好“有”的问题和标准科学性问题;省里抓好标准集成转化,要指导县级农业部门针对县域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把各环节的生产技术与管理要求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二是抓宣传培训,大力推广安全生产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抓紧树一批典型,切实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农民真正学会和掌握标准化生产本领。三是抓生产经营档案记录,这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的要求。要加强对生产记录的指导和检查,制定相对统一的生产记录格式,督促生产者记录农业投入品来源及使用、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收获屠宰和捕捞日期,并且保存备案。

最后,我就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两点:

(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会后,请大家尽快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并及时组织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和配套工作措施,一项一项地细化落实会议的各项部署。有关方案和工作安排请于130日前报部监管局。

(二)全力保障春节和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春节是农产品集中上市和消费的旺季,今年的两会是换届之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这项工作前期已做了安排,各地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好各项保障任务,第一位是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不形成社会热点。要加大检验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合格入市;加强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针对重点区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妥善处置突发问题,让老百姓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