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 022—2010代替DB3702/T 022—2002    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0发布   2011-03-20实施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2

5 播前准备. 2

6 播种. 2

7 定植. 3

8 病虫害防治. 4

9 收割. 6

10 生产档.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禁止在韭菜上使用的农药. 7

 

  

本标准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 50022001《无公害食品  韭菜生产技术规程》,同时,根据青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生产管理措施、播种、收割进行了补充。

本标准20021110首次发布,20101230第一次修订,本标准代替DB3702/T 022—2002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晟仁果蔬专业合作社、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国才、兰孝帮、左星海、吴卓斌、董元利、潘孝玉、李忠仁。


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措施、播种、定植、收割、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地区无公害韭菜的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  叶菜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青韭

在见光条件下生产的外观为绿色的韭菜。

3.2   

株高

假茎最下端到最长叶片尖端的距离。

3.3   

分蘖

在靠近生长点的上位叶腋形成蘖芽,蘖芽和原有植株包在同一叶鞘中,随着蘖芽的生长增粗,胀破叶鞘而发育成新蘖的现象。

3.4   

韭薹

韭菜内出现的幼薹或成薹。

3.5   

跳根

韭菜新长出须根随分蘖有层次地上移,生根的位置也不断地上升,使新根逐渐接近地面的现象。

4  产地环境

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土壤pH5.57。前茬为非葱蒜类蔬菜。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播前准备

5.1  品种选择

5.1.1  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能力强、品质好的品种。

5.1.2  日光温室秋冬连续生产应选用休眠期短的品种。

5.1.3  生产青韭应选用宽叶品种;生产软化韭菜应选用耐热的窄叶品种。

5.2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16715.5的规定。

5.3  用种量

667m2用种3kg6kg

5.4  种子处理

春播以干籽直播为主,夏播和秋播应于播前4d5d40温水浸种12h,再用清水冲洗2遍~3遍,漂除腐烂种子,用干净湿布包好放在容器内在18℃~20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温水冲洗一次,当60%的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

5.5  整地做畦

667m2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6000kg、尿素6kg、过磷酸钙60kg及硫酸钾12kg为基肥,深翻细耙整平,做东西向育苗畦,畦宽1.5m2m,长10m,畦间开沟,用于排水。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6.1.1  春播:从清明至立夏播种。

6.1.2  夏播:从立夏至夏至播种。

6.1.3  秋播:从立秋至秋分播种。

6.2  播种方法

6.2.1  撒播

将畦面踩实并浇水,水渗下后,把混入2倍~3倍细砂的催芽种子均匀撒在畦内,上覆过筛细土1cm1.5cm

6.2.2  条播

10cm行距开沟,沟宽4cm6cm,沟深1.5cm2cm,把种子播入沟中,平沟覆土轻踩一遍,浇水润土。

6.3  播后管理

6.3.1  播种后每667m2应用33%除草通乳油100g150g,或48%地乐胺乳油200g,兑水5kg喷撒地表一次,并覆盖地膜或稻草。出苗前2d3d浇一次水,保持土表湿润。当70%幼苗出土时撤除畦面覆盖物。从齐苗到苗高16cm,结合浇水应追肥3次~4次,每次每667㎡施有机肥30kg4kg、尿素3kgkg

6.3.2  出齐苗后应及时拔草2次~3次,或每667m21.8%高效盖草能乳油15ml20ml喷雾一次。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7  定植

7.1  整地施肥

定植地块每667 m2应施入腐熟有机肥800kg为基肥,深翻整平耙细,施用的肥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达到无公害卫生要求。收获前20d内不得施用无机氮肥。

7.2  定植标准

苗龄75d左右,株高18cm20cm,韭苗4片~7片叶。

7.3  定植方法

7.3.1  定植前1d2d育苗畦浇透水,将韭苗起出后,抖掉泥土,大小苗分开,不剪根及叶梢,整株栽苗。进行韭菜定植时,行距18cm20cm,穴距10cm,每穴栽苗8株~10株,或行距30 cm35 cm㎝,穴距16 cm,每穴栽苗20株左右。

7.3.2  要求栽苗深浅一致,大小苗分别栽,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蘖节为宜。

7.4  定植后管理

7.4.1  露地生长阶段管理

7.4.1.1  水分管理

定植后连浇两次水,及时划锄2次~3次蹲苗。此后土壤应保持湿润,进入雨季应及时排涝,当日最高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时,土壤表面不干不浇水,土壤封冻前应浇足冻水。

7.4.1.2  施肥管理

施肥应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苗高35cm以下,每667m2施入腐熟人粪尿50kg;苗高35cm以上,每667m2施入腐熟人粪尿80kg、尿素kglkg,或复合肥kg

7.4.1.3  摘除韭薹

韭菜抽薹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抽薹后应及时摘除。

7.4.2  棚室生长阶段管理

7.4.2.1  覆盖时期

—— 在早春和秋冬季节收割韭菜,应进行棚室覆盖。覆盖后收割头茬韭菜需40d50d,应根据上市时间确定覆盖时期。秋延迟栽培应于10月下旬覆盖;越冬栽培应于11月初覆盖;早春栽培应于2月初覆盖;

—— 棚室覆盖前,应将枯叶清除干净,表土划锄疏松。

7.4.2.2  温湿度管理

棚室密闭后,白天保持20℃~24,夜间12℃~14。新叶10㎝以上时,白天保持16℃~20,夜间8℃~12,相对湿度60%70%

7.4.2.3  水肥管理

—— 棚室覆盖后当新叶8cml0cm时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8kg

—— 棚室韭菜收割三刀后,当新叶长到10cm时,应逐步加大放风量,撤掉棚膜。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韭菜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韭蛆、潜叶蝇、蓟马。

8.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适当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8.3  农业防治

8.3.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8.3.2  韭菜收割后应清洁田园,把残留叶片带出园外掩埋或焚烧。

8.3.3  加强田间管理

韭菜田应精细平整,防止地面低洼积水,夏季应及时排水,冬季应少浇水,防止湿度过大。施用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并开沟深施。培肥根株,增强韭菜本身的抗病性。

8.4  物理防治

8.4.1  采用杀虫灯、黄板()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

8.4.2  早春及秋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灌水3次,灌水以淹没垄背为准,使部分根蛆窒息死亡。

8.5  生物防治

8.5.1  天敌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

8.5.2  生物药剂

采用生物药剂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8.6  化学防治

8.6.1  农药使用

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禁止在韭菜上使用的农药见附录A

8.6.2  灰霉病

在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1500倍液喷雾,一季最多使用3次。保护地内韭菜在病害发病初期每667㎡用15%腐霉利烟剂20g50g,关闭棚室,分散点燃,夜间熏蒸8h10h。病害严重时,间隔7d10d再施药一次。

8.6.3  疫病

667m25%百菌清粉尘剂1㎏,7d喷一次。每年最多使用4次。或发病初期用60%甲霜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灌根或喷雾,10d一次,交叉使用2次~3次,安全间隔期为10d

8.6.4  锈病

667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所选药剂应交替使用,一般7天左右施用1次,连用次~3次。

8.6.5  白粉病

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800倍液,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安全间隔期为15d

8.6.6  韭蛆

8.6.6.1  春季除虫

在早春土壤解冻时,将韭菜根周围的表土用竹签剔开,让韭蛆暴露在地皮上,使之接触到低温和干燥的空气后自然死亡。

8.6.6.2  灌水灭虫

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d3d。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要淹没畦背,可明显减轻为害。

8.6.6.3  扒土晒根

在韭菜生长期扒去表层土,露出“韭胡”晾晒5d7d,杀死部分韭蛆。

8.6.6.4  糖醋液诱杀成虫

用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6的比例配成溶液,每667m2放置3盆~5盆,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成虫。

8.6.6.5  地面施药

成虫盛发期,每667㎡顺垄撒施2.5%敌百虫粉剂2㎏~2.6㎏,或在上午9时至11时喷洒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8.6.6.6  灌根

在韭蛆为害初期,每667m2撒施5%毒死蜱颗粒剂40g75g,或480g/L毒死蜱乳油132g168g,或20%吡·辛乳油100g150g,或25%氯氰·毒死蜱乳油87.5g125g,在卵孵盛期、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用水稀释后,对准韭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

8.6.7  潜叶蝇

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喷施一次75%灭蝇胺5000倍~7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农药1500倍~2000倍液。

8.6.8  蓟马

在幼虫发生盛期,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或3%啶虫脒30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2000倍液喷雾,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

9  收割

9.1  收割次数

播种当年不收割,从第二年开始收割。每年收割次数应控制在3次~5次,当年采收韭薹,收割次数应控制在2次~4次。当年韭菜枯萎前50d60d应停止收割。韭菜连续收割四年后,应重新育苗。

9.2  收割方法

收割时应留茬1㎝~2㎝,高度一致,割口以黄色为宜。收割刀具应锋利,避免损伤鳞茎和叶鞘。

9.3  收割后的管理

每次收割后,应将割茬周边表土锄松,2d3d不浇水。当新叶长出时进行浇水、追肥,每667m2施腐熟粪肥400kg、尿素10kg复合肥10kg因韭菜有跳根习性,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应进行一次培土,培土高2cm3cm

 10  生产档案

10.1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

10.2  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禁止在韭菜上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3911)、治螟磷(苏化203)、久效磷、磷胺、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甲基硫环磷、杀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涕线丹、林丹、氯丹、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灭多威(甘蓝除外)、特丁硫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五氯酚、杀螟松、1059、杀螟威、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锌、磷化铝、地乐酚、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401及以上品种的复配制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