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发展品牌农业的做法和成效

 

青岛市发展品牌农业的做法和成效

 

主要做法:

(一)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做强品牌。优良的品质是农产品品牌的生命线。在发展品牌农业中,我们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基地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检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等“五化”基地建设,提高“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二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联户、送科技下乡等形式,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二)着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带动规模化生产,做大品牌。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市已培育中国名牌农产品5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12个、青岛市名牌农产品17个,评选出青岛市10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30个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已推荐认证“三品”272个、地理标志产品36个。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强化企业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品牌的规模化效应。

(三)以兴办各类农业节会为载体,宣传品牌。培育农产品品牌,必须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地位,让其走进千家万户。为此,近几年,我市各地紧紧围绕地方名优特色农产品,积极兴办与各类农产品相关的农业节会活动,如崂山国际茶文化节、北宅樱桃节、大泽山葡萄节、马家沟芹菜节、枯桃花会等,吸引城市居民、国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大大提高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品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发展,先后多次出台扶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青岛市农产品名牌评价管理办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规范农产品名牌评价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意见》。就大力推进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促进我市农业创名牌活动扎实有效、健康有序地开展,提出了具体措施。下发了《关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意见》,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营造品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全市品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列入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工作机制日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