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多种农作物开始收获 农业转型让农民挣好钱
|
|||
9月26日上午,威海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的园林工人正在修剪道路两边的松柏。为迎接国庆节到来,园林管理处组织60余名工作人员修剪城区重要路段的树木和绿化带,目前修剪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9月26日,记者在午极镇万口社区看到,农户姜老汉正在晾晒新收获的花生。据他介绍,今年他家种植了合作社推荐的新品种花生,亩产达900余斤,眼下花生的收购价格已经涨至每斤3.5元,他种了3亩地花生,能卖近万元。 近年来,乳山市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与市场对接,通过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 “咱也没什么手艺,只能靠着农田吃饭。”姜老汉对记者说,“现在老百姓种地有合作社做后盾,有新技术撑腰,我们的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的。” 专业合作社让蔬果不愁卖 9月26日上午,记者在南黄镇院后村的有机蔬菜基地看到,农户们正在收获芹菜、茄子、辣椒等蔬菜。 “今年有机蔬菜销售得非常好,收购商代表都住在村里收新鲜的蔬菜。”正在采摘蔬菜的农户宋春燕告诉记者,她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该村的有机蔬菜合作社,每年她家的收入可达2万余元。“目前,我们使用新技术种植出来的蔬菜特别受欢迎,合作社也为我们开拓了销售渠道。我们农户只要安心把蔬菜种好,根本不愁销路。”宋春燕表示。 当日,记者在徐家镇吴家屯村的果蔬专业合作社看到,不少农户正在将已经包装好的芋头装袋放到货车上。“今年芋头的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1块3毛5,老百姓都乐得合不拢嘴了。”蔬菜收购商闫先生说,他从事了近10年的蔬菜收购工作,今年芋头的收购价格格外高。 “没加入合作社时,种地不丰收时愁收成,丰收了就愁卖。”正在装芋头的杨文竹说,自从加入农业合作社后,她再也不用为农作物的销售发愁了。“合作社以低廉的价格给我们采购种子、化肥、地膜等,还帮我们找销路,老百姓种地没有后顾之忧了。”杨文竹说。 据了解,乳山市以壮大龙头农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上规模、上水平,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切实保障。截至目前,乳山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多家。 新技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26日,记者在午极镇的强民花生农民合作社花生种植基地看到,农户正在采摘花生,并晾晒采摘好的花生。 “以前花生亩产不到700斤,自从使用了合作社推荐的花生良种后,现在每亩地能多产200斤。”正在晒花生的种植大户刘文才乐呵呵地说,“合作社不仅提供良种,还请农业专家到地里给我们辅导怎么科学种花生。” 在南黄镇院后村,记者同样了解到,新的农业技术正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在我们的有机蔬菜大棚里,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可以直接通过大棚上面的调节器来调节。”合作社的技术员告诉记者,这种新型农业大棚棚内有温度、水分测试仪和调节仪,当大棚环境变化时,调节仪会在第一时间调节棚内环境,从而确保棚内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使用新技术种出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而农户收入也相对高了不少。 本地农产品受到市场认可 26日上午,记者在乳山市集贸市场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和市区几家超市采访了解到,眼下乳山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大多数来自本地,本地农产品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还销往全国各地,土豆、地瓜等农产品甚至走出了国门。 记者在贸易市场看到,有商贩正在将新鲜的蔬菜摆放在货架上。“前几年销售的部分芹菜、辣椒等都是外地运过来的,咱本地的蔬菜产量根本满足不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而且质量也上不去。”商贩杨先生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乳山农业结构转型,本地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逐步上升,市场销售量也稳步上升,“现在我销售的蔬菜都是咱本地产的,辣椒每斤5元、芋头每斤3元。尽管菜价不低,但是这些蔬菜质量都挺好,消费者也认可咱本地菜。”杨先生说。 在超市走访时记者了解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与超市达成购货协议。“以前我们超市主要从寿光等地进购蔬菜,现在超市里销售的都是咱本地的蔬菜。”市区一家超市的采购经理郑先生告诉记者,乳山本地蔬菜的进购价格低廉,蔬菜质量有保障,因此颇受消费者的认可。(威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