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马铃薯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青岛市植物保护站、胶南市植物保护站、胶州市植物保护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连刚、王学武、李海珍、王宝亮、袁宗英、刘爱娜、崔夕英、刘志奇。
当进口国春马铃薯质量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或需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时,应由植物保护等有关专家及时修订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马铃薯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记录保留、主要防治对象与指标、基地选择与管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农药科学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春马铃薯生产的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NY/T 5222 无公害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药残留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
3.2
有害物质
对人、生物及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物质。
3.3
防治适期
防治病虫草害最适当的施药时期。即病虫草害在整个生育期中最薄弱和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
3.4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溯源体系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
3.5
防治对象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3.6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
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体系。
3.7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种植者应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要求,保留春马铃薯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a) 地下害虫:播种前;
b) 地老虎:幼虫3龄前 0.5头/m2;
c) 蚜虫:蚜株率10%、瓢蚜比小于1∶120;
d) 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孵化期或低龄幼虫期;
e) 青枯病:病株率0.5%~1%;
f) 晚疫病:初见病叶;
g) 环腐病:发病初期 ;
h) 杂草:春季播种后覆膜前。
6 基地选择与管理
6.1 基地选择
a) 基地环境条件符合GB/T 18407.1的要求,并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附录表A1)。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的壤土地种植春马铃薯;
b) 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片面积宜在3hm2以上。
6.2 基地管理
6.2.1 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确保环境中有害物质含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害物质含量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灌溉水质、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表A2)。
6.2.2 工作室与档案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
6.2.3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苗、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
6.2.4 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6.2.5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防止外源污染。
7.1 农业措施
7.1.1 选用优质抗性品种,无病脱毒种薯
选用相对应的抗性品种,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脱毒种薯,留种时应选取具有本品种特性,表面光滑,色泽光鲜,无病斑,无损伤的薯块单独储藏。
7.1.2 搞好种薯消毒,防止切薯传病
a) 播前必须进行种薯消毒,方法是用1%的石灰水或0.L%的高锰酸钾液浸种薯1hr后再晾干,或用0.2%的福尔马林液浸种薯5min后,用薄膜覆盖严密,闷种2hr,再摊开自然晾干;
b) 切种薯时,要仔细检查,彻底清除病薯,并且做到两把切刀轮换消毒使用,每切35个种薯左右换另一把刀。在切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液或3%来苏尔液,浸泡切刀5min~6min进行消毒,防止种薯病害通过切刀传染。切块要纵切,以发挥顶芽优势,每块带1个~2个芽眼,重量
c) 填写《基地种苗处理记录表》(附录表A4)。
7.1.3 清洁田园
耕地前,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降低有害生物基数。然后深耕
移栽时剔除病苗弱苗,摘除病叶,清除病残体。
7.1.4 实行合理轮作
不能与茄子、番茄、辣椒、烟草等茄科作物轮作,否则其共有病害如晚疫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也不能与甘薯等块根作物轮作,宜与禾谷类、豆类作物、纤维作物轮作,轮作年限在3年以上。
7.1.5 适期播种
春季土壤
7.2 田间管理
前期重点搞好中耕除草、培土;中后期搞好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7.3 物理措施
7.3.1 黄板
设施栽培时,设置涂有粘着剂的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黄板规格
7.3.2 性诱剂诱杀
每
7.3.3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每2hm2~3hm2安装电子杀虫灯一台,挂于植株上方
7.3.4 糖醋液性诱剂诱杀
4月下旬~5月下旬,用糖、醋、酒、水、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的比例配成糖醋液,每
7.4 生物措施
注意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
7.5 化学防治
要根据GB/T 8321和GB 4285的要求,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每种农药连续施用不宜超过3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避免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表A3);防治方案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
防治对象 |
防治适期 |
用 药 方 案 |
兼治 对象 |
|
|
地 下 害 虫 |
金针虫 |
播种前 |
10%吡虫啉WS按种薯量的0.1%拌种-70%噻虫嗪ZF按种薯量的0.1%拌种(金针虫为主的田块); |
|
|
蛴螬 |
播种前用3%辛硫磷GR |
|||
|
地老虎 |
幼虫3龄前 0.5头/m2 |
80%敌百虫WP |
||
|
蚜虫 |
蚜株率10%、瓢蚜比小于1∶120 |
25%噻虫嗪WG |
二十八星瓢虫 |
|
|
晚疫病 |
初见病叶 |
方案一:72.2%霜霉威AS100ml/ 方案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 兑水喷雾,视病情连喷2次~3次,隔7d~10d。 |
早疫病 |
|
|
青枯病 |
病株率0.5%~1% |
77%氢氧化铜WP |
环腐病 黑胫病 |
|
|
杂草 |
春季播种后覆膜前 |
33%二甲戊乐灵EC104ml~120ml/ |
|
|
7.6.1 施药保护
喷药时操作者应当穿着防护服。严禁吸烟、吃东西,喷完药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衣服。
7.6.2 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当设立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应当设于入口处。
7.6.3 施药器械
a) 对除草剂和残留限量要求严格的农药,施药器械应专用。
b) 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
7.6.4 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或将其喷洒到未施药的春马铃薯上或法规允许的休耕地中,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记录表》(附录表A5)。
7.6.5 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当清洗3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经彻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当安全存放。
7.6.6 农药采购与储藏
7.6.6.1 农药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a)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b) 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c) 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d)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e) 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
f) 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g) 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7.6.6.2 农药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附录表A6),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相关记录表
表A.1
|
基地名称 |
|
基地编号 |
|
|||
|
基地地址 |
|
基地面积 |
|
|||
|
基地负责人 |
|
电 话 |
|
基地建成时间 |
|
|
|
植保员姓名 |
|
资格证书号 |
|
|||
|
|
|
|||||
|
|
|
|||||
|
灌溉水源 |
|
|
||||
|
周围环境情况 |
|
|
||||
|
前茬栽培主要作物 |
|
|
||||
|
拟种植的主要作物 |
|
|
||||
|
备 注 |
|
|
||||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2
|
基地名称 |
|
基地编号 |
|
||
|
基地负责人 |
|
电 话 |
|
||
|
检测单位 |
|
检测日期 |
|
||
|
检测执行标准 |
|
检测报告编号 |
|
||
|
检 测 结 果 |
|||||
|
检 验 项 目 |
标 准 值 |
检 测 值 |
结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3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话:
|
前 茬 作 物 |
作 物 品 种 |
播 种 时 间 |
播 种 量 ,Kg/ |
株 行 距,cm |
|||||
|
|
|
|
|
|
|||||
|
田 间 农 事 活 动 记 录 |
|||||||||
|
日 期 |
活 动 内 容 |
投 入 品 名 称 |
使用量 |
使 用 设 备 |
天 气 状 况 |
操作人 |
技术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风力、降水等。
表A.4
|
基地名称 |
|
基地编号 |
|
|
|
基地负责人 |
|
电 话 |
|
|
|
作物品种 |
|
操 作 人 |
|
|
|
防治对象 |
|
|||
|
药 剂 处 理 情 况 记 录 |
||||
|
药剂名称与剂型 |
|
|||
|
生产厂家 |
|
|||
|
处理方式 |
|
处理剂量 |
|
|
|
处理日期 |
|
操 作 人 |
|
|
|
备 注 |
|
|||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5
|
基地名称 |
|
基地编号 |
|
|
基地负责人 |
|
电 话 |
|
|
操 作 人 |
|
电 话 |
|
|
剩余农药/清洗废液名称 |
|
数 量 |
|
|
处理地点 |
|
处理日期 |
|
|
处理方式 |
|
||
|
备 注 |
|
||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6
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 调查时间:
|
生物名称 |
学 名 |
分类地位 |
数 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表人: 制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