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无公害认证产品----草莓 (青丰)

简介

蓼兰镇位于平度市南10公里处,辖71个行政村,总面积102.4平方公里,4.5万人口,10万亩耕地。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46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8元,固定资产投资16602万元,外贸出口7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6%、35%、11.3%、90%和56%。基本内容

平度市蓼兰镇地处青岛市郊区平度城南10公里处,位于东经119°52',北纬36°40',以史记本地遍生一种可作蓝色染料的草本植物-蓼兰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0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总人口4.5万人。改革开放后,经过蓼兰几代人的努力,蓼兰镇已成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基地,并成为青岛市唯一的乡镇级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基地。蓼兰镇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被评为99年青岛市农业“精品工程”,全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72亿元,较上年增长5.3%。

--地理位置优越。蓼兰镇位于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西部,距青岛市100公里,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交通发达。平日、胶平两条公路纵贯全镇,镇驻地距青岛机场65公里,距青岛码头100公里,距潍莱高速公路13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25公里,距火车站3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自然条件适宜。蓼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195天;年日照2664.1小时;年均气温12℃。一般年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害和严重冻害的机率极少;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干燥度在0.97-1.49之间,空气湿润,气候温和。
--土地资源丰富。蓼兰地处平南冲积平原,土地平坦,成方连片;土壤属砂壤土和潮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层厚度60-100厘米,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1.2%,能够有效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是胶东半岛地区粮食丰产区。

--基础设施完善。蓼兰镇水源丰富,镇内有大中小型河流 余条,机井2182眼,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浇灌用水充足,有效灌溉面积为100%,全镇灌溉周期为4-5天,工农业用水均有保障。通讯电力发达。拥有电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10000门,与国际、国内并网直拨,通邮方便;电力充足,设有两处变电站,供电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村镇道路建设率达到100%。全镇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2万千瓦,亩均0.52千瓦。

--经济相对发达。
农业科技含量高。近几年来,蓼兰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的农业高新科技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尤其是作为江北地区小麦良种繁育区,年产小麦良种1.5万吨,产值3000万元。农产品的附加值较高,是青岛市农业较发达乡镇之一。
工业实力雄厚。拥有各类企业300多处,其中锅炉、锅炉辅机企业60多处,是全国最大的锅炉及锅炉辅机生产基地,素有“锅炉之乡”美誉。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蓼兰是历史名镇、平南重要商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拥有个体工商户1500户,私营企业45处,99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
--科教文卫兴盛。 随着“科教兴镇”战略的实施,蓼兰镇的科技、文教、卫生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较高。全镇现有专业农业推广人员60名,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45名,中专学历的15名。蓼兰镇还十分重视智力引进工作。已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农科院、天津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农科所、青岛市农科所等全国20多家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了包括两名院士、10多名研究员在内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使本镇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多个科技攻关项目获得省、市奖励。尤其在小麦研究方面,已拥有小麦育种材料1万多个,鉴定品系450个,国内外品种资源150个,每年都推出2-3个小麦新品系,有10多个品系参加了省市区试。在良种良法配套方面,也有一套成熟经验,全镇小麦亩产连年超过千斤,99年最高的达到675公斤,创青岛市历史最高水平。全镇科技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文教卫生设施完善。驻地拥有小学、中学、高中各一处,有高级教师30多名,中级教师50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较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在蓼兰,医疗卫生设施完备,水平较高,为平南地区方圆百里内的主要医疗机构。
--投资环境宽松。为更好地加快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者除享受青岛、平度两级政府公布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外,蓼兰镇出台了《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办法,建立了“蓼兰镇招商引资项目基地”,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农业现代示范园作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条件,并通过解决投资者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增强了外商到蓼兰投资的吸引力。目前,已有16家外商企业正在与其洽谈农业园建设项目。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蓼兰镇原属平南县、蓼兰县政府驻地,现为“山东省中心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有较好的小城镇建设基础。1995年,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该镇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并于96年初付诸实施。现已投入资金13000万元,年完成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目前,镇驻地建成区3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40%;以“四纵四横”为主的路街总长度1.4万米,硬化率百分之百。已建成使用的办公、营业、生产、住宅等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2-4层办公、营业楼房46栋,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等已具规模;新占地2200余亩的工业园、住宅小区、文体广场和长达3公里的高平路两侧经济长廊四个详细规划开始组织实施。一个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集作物良种基地、机械制造和商贸集散地为一体的科、工、贸现代化卫星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蓼兰,作为青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颗明珠,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农业

蓼兰镇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已有三家“国”字号农业示范区在该镇成立。分别是: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花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花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镇10万亩耕地处于平南冲积平原中心,盛产粮食、花生、果品、蚕茧、蔬菜等,是山东省著名的良种之乡,青岛市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平度市桑蚕生产重镇,拥有省内首家乡镇级小麦研究所,所产的青丰牌农作物良种畅销全国8省100多个县市。良种、桑蚕和草莓设施栽培是蓼兰农业的三大特色,也是增效富民的支柱产业。全镇以益昌茧丝绸公司为龙头,发展桑园面积1万余亩,基本形成了“龙头+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目前,全镇粮经比例已调整到4:6,特色支柱产业每年给农民增加收入上亿元。蓼兰镇是全市最大的花生生产区,花生面积3万亩,产量2.1万吨,品种以“鲁花11”“鲁花14”“花选1号”“95-3”为主,具有个大、籽粒饱满、色泽好、黄曲霉素含量低、含油量高等特点。工业蓼兰镇工业基础雄厚。全镇拥有各类企业300余处,其中锅炉、锅炉辅机企业60多处,是全国最大的镇级锅炉及辅机生产基地,素有“锅炉之乡”的美称。以青岛昱合幸福锅炉有限公司、青岛胜利锅炉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锅炉生产企业,能够生产18个系列,60多个规格,120多种产品,其生产的热水锅炉、螺纹管锅炉、微型锅炉、锅炉辅机和医用高压氧舱等畅销全国各地。目前,该镇锅炉企业中已取得B级锅炉生产许可证的有3家,占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具有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生产的企业6家,具有高压氧舱生产资质的企业1家。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全镇民营企业形成锅炉及锅炉辅机、压力容器、橡胶、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行业齐头并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