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强化监管 健全机制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
崂山区:强化监管 健全机制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作为“食”的重要初始来源,其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减,事关全区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区农林局不断强化工作监管,突出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健全两个体系,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创建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区农林局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同时,组织街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基础,构建覆盖全区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二)健全诚信体系。组织全区33家农资经营业户、24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签订《崂山区农资经营业户质量承诺书》和《崂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指导农资经营业户、农产品生产基地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不经营、不使用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使生产经营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诚信度。
二、狠抓三个“强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强化惠农政策落实,促进管理机制建设,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崂山茶产业是我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为切实推动其健康发展,2010年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关于规范和扶持崂山茶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即崂山茶“三项直补”政策,每年投入760万元,统一对崂山茶用药、用肥、品种改良进行直补,同时积极为茶农提供“两到门”(技术服务送到门、化肥农药送到门)、“三统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药残监控、统一病虫害防治)服务,充分调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同时,建立四项管理机制,确保“三项直补”政策落到实处,让茶农真正得实惠。一是自律机制。成立由社区主任任组长,分管林业的支部或社区委员任副组长的社区茶园管理领导小组及茶园自律管理站。茶园自律管理站按照街道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专门设立的茶园科学管理宣传栏内,公布崂山茶科学规范管理方案和茶园种植信息,并根据工作职责,将本社区茶园纳入统一管理轨道,实现茶园管理机制健康高效运转。二是责任机制。按照每50亩茶园配备一名茶园自律管理员的标准,各茶园自律管理站推荐责任心强且懂茶园病虫害防治的茶农备选,备选茶农经街道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与其签订责任书,并进行岗前培训。茶园自律管理员按照工作职责及分管的区域,为茶农就近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茶园自律管理员实行动态管理,将补助资金与其工作考勤、业绩相挂钩,提高了管理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三是预测预报机制。由市农科院、区农林局、供药厂家的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小组,每周到茶园调查,及时预测预报茶园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茶农科学规范管理茶园。根据专家组测报信息及提出的防治方法,由街道统一订购高效、安全、低毒农药,确保每次病虫害发生之前,将药物配发到每个茶园自律管理站。四是科学规范管理机制。根据茶叶专家组提供的茶园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和防治方法,由街道统一向各茶园自律管理站配发农药,各社区与茶农签订用药诚信协议, 每户茶农缴纳200元的用药诚信保证金,享受街道提供的直补农药。若茶农严格按街道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方法使用农药,年底如数返还诚信保证金;若违反配比浓度使用农药或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采摘鲜叶及出售、挪用农药的茶农,将扣除茶园诚信保证金,并取消其补贴农药的资格,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培训,促进农民掌握技术要领,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茶农万人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如:根据全区现有2万余名茶农从事茶叶种植及1.8万余亩茶园的现状,制订《崂山区茶农万人培训工作方案》,成立茶农万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区划分为53个工作片(中韩2个、沙子口8个、王哥庄34个、北宅9个),分批次开展轮训,编制《崂山区茶农“万人培训”活动实用技术手册》、《崂山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对全区农村居民进行茶叶质量安全、崂山茶生产、加工实用技术、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知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科技素质,受到基层和茶农的广泛好评。两年来,累计发放《崂山区茶农“万人培训”活动实用技术手册》、《崂山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等书籍共30000余册,《茶树无性系良种茶苗移栽技术要领》、《测土配方明白纸》明白纸10000余份,《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要领》8000余份,共进行现场指导100余期,现场培训茶农2万余人次。通过实施“崂山区茶农万人培训”等活动,建立了实用技术直接到田间地头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提升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了“培训增智、服务增力”。
(三)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地环境监控,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施,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源头保障。建立严格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要求各生产基地将药肥使用、产品销售等信息建档立案,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充分发挥全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定期开展样品抽检,每年抽检样品1000余个。组织执法人员每年对33家农资经营业户进行多次拉网式检查,杜绝国家禁用农药进入我区流通渠道现象的发生,确保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真正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和农资购销等环节的有效监控。同时不断推进《崂山茶生产技术规程》、《崂山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六个地方标准的实施,将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评价体系,确保各个环节有标可依并按标准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