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规模经营融资困局

如何破解规模经营融资困局
——寿光市试水订单农业贷款保证保险调查

  81,在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芦家村,土豆种植户崔纪三欣喜地告诉记者:“俺靠着这张与寿光海明食品公司签下的100万元的土豆订单,没用任何其他担保,从潍坊银行贷款50万元。俺种着80多亩土豆,今年上半年就因为缺少资金愁坏了,这下好了,购买农资和后期管理不用再犯愁了。”

  同行的寿光市金融办主任隋永福介绍,崔纪三能够凭借订单获得贷款,源自寿光开始试行的“贷款保证保险”:由政府发起设立贷款保证基金,吸引保险公司作保,规模经营主体可以凭借收购订单、期货交易等合同性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让农民手中的“订单”变“活钱”。寿光从527日贷款保证保险开办至今,已为8个涉农企业、15个规模化种植户办理此项业务,发放贷款总金额2500万元。

  经营主体扩规模面临资金之困

  据介绍,在寿光,像崔纪三这样因资金不足妨碍生产的农户不在少数。作为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寿光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等不断出现,并且渐成规模。

  同时,随着经营主体种植规模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农业经营主体实力相对较小,加之受农业生产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融资难成为制约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发展订单农业,通常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资金缺口就成为困扰农户生产的一大因素。

  一边是银行惜贷,一边是农民、企业缺资,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的融资难题迫在眉睫。“寿光作为蔬菜产业发展先行区,在支撑产业发展要素上也要做到先行先试,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隋永福说。

  寿光要推动的“破题”之举,有着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用贷款保证保险方式解难题

  今年5月,经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总公司争取,寿光凭借着银行贷款不良率、农业基础等先决条件,被确定为“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县,试点总规模20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支持“三农”贷款。

   59,寿光制定出台了《寿光市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采取“贷款保证基金+保险超赔”的模式,试行贷款保证保险,并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运作、风险控制、财政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人保财险寿光支公司李圣芝介绍,寿光此次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范围为:向试点银行申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农户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种养大户、工商贸及生产经营性中小企业。

  试点期间,对不同贷款对象规定不同的每笔贷款上限,其中农业种植大户及订单农业农户单笔贷款额度上限分别设定为50万元、300万元。

  发挥保证基金的“蓄水池”作用

  隋永福介绍,做好风险防控是贷款保证保险运行的关键。为提高银行、企业、保险公司等多方的积极性,寿光确立了政银保风险共担机制,与一般保险业务风险完全由保险公司承担不同,贷款保证保险通过由政府主导建立贷款保证基金,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缓释,通过保险超赔机制,由保险与银行按照91比例共担风险。

  贷款保证基金由财政按照贷款额的1.5%比例出资,贷款户在银行利率优惠基础上按照贷款额的1%缴纳。当出险时,先由贷款保证基金支付,不足部分由保险公司与银行风险共担。为保证试点顺利开展,寿光财政先行向贷款保证基金注入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隋永福指出,此次试点开展的贷款保证保险,订单农业贷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相对单薄的农业经营体解决抵押担保资源不足,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同时也是将保险机制引入农业生产金融链条,有利于实现对农业产业化全流程风险管控。(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