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高水平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努力建设高水平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莱西市人民政府

 

莱西市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73.1万人,辖15处镇办、1个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莱西市以打造“源头无隐患、产品无缺陷、监管无缺失、出口无投诉”高水平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突出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充满活力四个重点,着力实施产业化带动、标准化生产、网格化监管三大举措,全面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今年1-2月份,全市农产品出口额4981万美元,同比增长5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1%,同比增长5.8%。去年以来,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工业强市、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市。

一、立足于夯实农产品出口基础,着力构建农产品产业化生产体系

农产品的生产基础,决定了农产品的原始质量,也是农产品出口的先决条件。莱西市从构建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入手,夯实了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一)积极推进加工企业集群化。出台了《关于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为构建联系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形”链条,莱西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加工企业群体化,全市制定了农产品工业发展规划,按照引进“洋”龙头、培育“新”龙头、膨胀“原”龙头、挂靠“强”龙头的发展策略,推动龙头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9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8户,共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青岛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花生加工、果品加工等6大农业产业集群,全市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

(二)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生产基地是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打造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重要环节。莱西不断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一是调整规划。根据青岛市4个百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要求,调整了《全市主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着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北部大棚瓜果、南部设施蔬菜、山地优质果品、低地专用粮食和出口花生五大种植业特色布局。全市共规划建设了40处、46.13万亩主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100处规模养殖场。水产品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6600亩,占全市淡水养殖总面积的90%二是强化服务。先后制定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基地备案办法》、《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绿色农产品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畜牧、水产养殖类标准化技术规程,印发各种技术规范类宣传材料3.5万份,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加强对农民相关知识的培训,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管理。重点加强了对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各个重点基地统一制作标志牌,标明基地简介、技术操作规程和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对生产基地实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种养基地按照出口要求,配备了专职植保员、生产技术员,做到规划、供种、供肥、防治、用药、生产“六统一”。

(三)突出推进利益联结紧密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也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莱西市不断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的链接方式,推进利益联结紧密化。一是由订单联结的“公司+农户”模式。2009年全市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万多份,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万亩。二是由中介组织联结的“市场+农户”模式。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8家,辐射带动农户9.72万户,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镇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三是由资本联结的“公司+合作联社+农厂”模式。九联集团从2001年成立了专业养殖公司,建设由公司统一管理的工厂化生产车间,并通过股份制吸引农户入股,实现了“原料基地工厂化、生产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利益联结股份化”,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与安全,而且将企业和农户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二、立足于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着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的基础所在。莱西市突出生产、加工和流通三个环节,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全覆盖。

一是推进生产环节标准化。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全程监控, 制订了34个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青岛市以上主导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2个,严格按规程组织生产。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处, 26处已通过无公害认证,9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个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24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市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验收。有2家企业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5家企业被列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全市已有2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2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5个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6个农产品被认定为青岛名牌。

二是推进加工环节标准化。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农户种植、养殖,杜绝不合格的初级产品进入加工环节;另一方面,改进加工技术,开发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质量检测站(室)8处,其中,万福集团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质量检测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仪器40多台套,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的认证。雀巢公司和九联集团各投资3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高标准质量检测室。目前,全市已有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15家企业获得农产品安全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40多种产品通过ISO9000系列、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及产地注册。

三是推进流通环节标准化。投资320多万元,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配套了检测设备,并于2008年通过省级计量资质认证。投资90多万元为市畜牧检测中心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展了鲜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重点示范区建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安排专人从事监控工作,对运出农产品建立检测记录和档案。各大主要市场全部建起农药残留速测点和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质量检测不达标的农产品被挡在专营区之外。2009年,共抽检农产品样品1361个,合格率达到99%以上,抽检畜牧产品样品894个,合格率达到100%。连续五年,在国家、省、青岛市组织的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我市保持合格率98%以上的良好水平,标志着我市农产品正在进入无公害时代。

三、立足于保障农产品出口安全,着力构建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

网格化的监管体系,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的主要保障。莱西市以职责部门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突出外部监管和内部自律两个重点,实现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无缝隙监管。

(一)逐级落实监管责任。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市长牵头、分管副市长主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具体抓的工作体系。镇村两级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员和监督员,目前全市15个镇、街道全部配置了办公微机、速测仪等硬件设施,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组织”的监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列入市、镇、村三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综合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一是实行网格化监管。将全市划分若干个农产品安全监管网格,农业、畜牧、工商、卫生、质监等相关责任部门安排人员组成网格监管组,负责区域内农产品产地水源、土壤及化肥、农(兽、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二是实行全过程监管。投资200多万元扩建了23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对农产品种养、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三是实行联动监管。由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合作、联合执法,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监管整体合力。

(三)建设安全诚信体系。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强化教育培训制度,将日常监管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法律意识和行业自律性,加强监管力度。二是做好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下发了《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定期检查、督促、指导,发现好的经验和作法,及时总结,在面上推广。三是制定和完善了农产品安全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等管理制度。一方面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农户诚信自律,对当年被认定为各级名牌产品的实行奖励,对获得中国、山东省及青岛市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加大对优秀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树立诚信典型;另一方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农业化学投入品追溯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定期曝光制度和严厉处罚制度,打击伪劣,有力地推进了安全诚信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