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2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巨野县太平镇从马村采访,在村民王文明的蔬菜大棚里谈起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王文明对记者说:“这批西红柿能赶在年底前上市,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多亏祝书记他们,选的品种好,技术指导又到位。” 王文明所说的祝书记是省科技厅选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祝恩元。据介绍,该村也曾有农民种过大棚菜,但因为品种选择不对路,蔬菜上市时间不对,结果赔了钱,农民种植积极性一度受到打击。 “农民要致富,最适合的行业是他们熟悉的种养业,不过还必须有适合的科技做支撑才行。”祝恩元对记者说。在丛马村的四个标准化蔬菜大棚里,种植的都是新型西红柿高产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从省农科院引进的,经过其他地方的农民种植试验,已经是比较成熟的高产品种。”祝恩元说。 为了让当地农民有一个长久的收益产业,太平镇的第一书记们还引进了“猪沼菜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小区”的项目,这个生态型农业项目适合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受到了农民欢迎。 在农民逐步掌握了相关科技的基础上,祝恩元又筹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种植区。“目前园区内已经建成了4个菌菜双面复合棚,这在全省来说都是最先进的。”祝恩元说。 除了技术,要让农民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地发展,还必须有市场化的组织运营机构。“许多农村靠帮扶、投巨资搞起了蔬菜大棚,可是在帮扶人员撤走后没几年,许多大棚都荒芜了,非常可惜。究其原因,就在于农民缺乏成熟的市场化组织运营机构。”祝恩元说。为此,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种植区建设过程中,他们在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引进一个省级重点合作社组织,帮助当地农民进行现代农业运营。“下一步,我们将在新的农村合作社中发现年轻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从而带动我们的农民致富项目一步步走下去。”祝恩元说。(大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