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全面部署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会议要求,今年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抓手,突出三个着力点,落实六项任务。一个目标,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两个抓手,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三个着力点,抓“三个一批”:即打一批典型案件,树一批示范样板,上一批建设项目。六项任务:
第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要深化突出问题的治理,种植业重点查处在蔬果茶用药中非法添加未登记农药的行为,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农资重点查办和曝光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狠抓隐患排查,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执法查处,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集中查办一批案值较大、影响面广、情节恶劣的案件,挂牌督办一批久拖未决、跨区作案、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重大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营造打假维权、治劣除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加大执法检验监测力度,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例行监测,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明确部省市县监测工作定位,落实监测经费,扩大例行监测参数和品种。积极推进监督抽查工作,突出地、县两级在监督抽查中的职能作用。严格抽检程序。加强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依法组织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发挥监测信息平台作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抽查和监管信息的资源整合,加强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升预警功能。
第三,全面推进监管示范县创建,着力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创建一批国家级监管示范县。现有各类农业项目应向示范县倾斜;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示范县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条件的省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或乡镇的创建工作。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要把追溯与主体备案、产地准出、包装标识、索证索票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第四,强化风险评估预警,确保突发问题处置科学有效。深入开展风险评估,综合利用例行监测、普查、监督抽查和专项风险监测的数据,深入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办法,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做好舆情预警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健全完善舆情监控制度,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做出安排,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快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单位、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完善舆情监测、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制度,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成效,发挥专家队伍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科普解读、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第五,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推行全程质量管控。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加快标准清理和制修订工作进度,加紧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新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立一整套生产全过程技术标准、操作手册和生产档案记录,并加强培训和落实。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推进品牌化发展。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加强证后标志管理,逐步完善退出机制。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准入门槛,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体制机制协调力度,开展资源调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管控,引导生产经营者依法落实质量管控措施,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档案,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及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
第六,强化体系队伍建设,加快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对于乡镇监管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强化管理,尽快把工作开展起来。农业部即将印发一个加强培训的指导意见和一个培训大纲,各地要认真落实,尽快提高乡镇机构监管服务能力。强化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抓紧实施“质检体系二期规划”,加快建设步伐。今年农业部将组织开展第二届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
浙江、山东、江苏、四川、黑龙江和广东等6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