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钱从哪里来?

“美丽乡村”建设,钱从哪里来?
——招远市的产业化路径探析
   

  在2012年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招远市今年提出在全市分市、镇、村三个层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力争今年全市半数以上的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点打造22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014年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15年实现全市农村基本生活环境软件配套,8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建成,全市生态文明示范村达到100个……在这宏伟目标的背后,两个问题始终难以回避,即“美丽乡村”建设钱从哪来?路往哪走?日前,记者走访招远市多个镇村,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建设 百户山村自筹投入超千万元
  从招远市区出发,沿着省道304线行驶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到蚕庄镇西沟村。
  6月19日,当记者来到这里时,第一感觉是来到了城郊而非乡下。只见在一个花园式小区里前后矗立着四栋楼房,楼房对面的院里有一个大供暖锅炉房,路上停放着不少私家轿车。只有在更远处的地里,还不太高的玉米苗能显示出这里其实是一个农村社区。
  “这是我们村新建的居住休闲区,总投资额达到1760万元。”西沟村村支部书记刘汝明说。而据他介绍,西沟村仅有110户、300多人。为何这样一个人口刚过百户的小山村,在新村建设中能够达到超千万元的投资规模?
  “我们的资金都是在村集体经济前期的经营中积累下来的,如今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反哺给村民。”刘汝明说。在西沟村的集体经济经营中,土地经营方式尤为引人关注。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西沟村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道路,在土地均分确权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村民分散的土地流转到农业合作社,同时村集体以农业机械设备入股,合作成立了招远市鹏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规模种植养殖。
  目前,全村508亩耕地全部流转到农业开发公司,其中,共发展大姜种植基地50亩,果园、干杂果173亩,池塘养殖和垂钓水面30亩。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也使土地效益由原来的亩均纯收入300元,提高到2000元,部分高效农业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
  据刘汝明介绍,集中经营的土地由于采用了机械化模式和喷灌等技术,使得土地管理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村里不少劳动力也因此转移到了其他村办企业。在省道的对面,就是该村投资经营的胶东地区最大的轮胎翻新厂,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此外投资430万元的鹏泰酒楼,集餐饮、食宿、办公为一体,近来也发展势头旺盛。
  多管齐下之下,全村土地实现流转集中经营的当年,村经济总收入就达到了5750万元,且实现利税500万元,此后也一直保持平稳增势。

   ◆保障      市级制定奖补政策,重在鼓励引导
  “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好,资金保障必须要跟上。这一点,招远市的执政者也心知肚明。
  “为支持建设工作,招远在市财政设立3000万元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专项奖补资金、镇级同比例配套的基础上,还设立200万元的欠发达村村内主街道硬化奖补资金、3000多万元的城乡环卫生一体化建设资金。”该市分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杨波介绍说。
  据了解,作为黄金大市,招远市的村镇经济受矿产因素影响较大,产矿村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非产矿村虽然也有像西沟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壮大的典型,但多数总体实力偏弱。
  “3000万元看似数目不少,但若平均用在招远700多个村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我们着力以此打造支撑‘美丽乡村’地域品牌的精品村。对于经济强村来说,他们在‘美丽乡村’中有很大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市级政府部门只需要做好政策引导即可;但对于经济弱村,市级财政的投入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杨波如此认为。
  玲珑镇西疃补村便是弱村转换面貌的代表。依靠市、镇两级财政奖补资金,该村不仅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容美化,“平安乡村”工程所要求的治安监控室也建立起来。
  而该镇的罗山李家村则是强村自己求变的典型。据该村支部书记高天兵介绍,市里关于建设的标准一公布,罗山李家便投入300多万元,硬化街道11000平方米,打造生态文化墙200平方米,安装排水污管道700米,改建垃圾场3处,村里甚至还建起了一处集中车库用于停放私家车。
  不仅如此,为算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账,管理好资金投入,招远市在提出市、镇两级同比例配套资金的同时,实行起“保证金”制度。“由市财政暂留10%的示范村创建奖补资金作为‘保证金’,在所有工程项目第二年度通过复核后,‘保证金’将从市财政经由乡镇拨付到村;未通过复核,‘保证金’不但没收,还要追加处罚。”杨波介绍说。

  ◆探索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
  就在记者在招远走访的期间里,6月20日—21日,中国国际黄金矿业峰会在当地玲珑镇的欧家夼村旁召开。
  作为当地的旅游明星村,欧家夼村也是招远“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该村很早就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矿集团在该村开发中国黄金实景博览苑、淘金小镇。2012年,该村围绕旅游开发,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景区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在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招远市宏大的产业规划。据了解,包括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淘金小镇等在内的景区和产业,将构建起一个以黄金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罗山生态文明示范区。而这仅仅是招远规划的八大生态文明示范区之一,龙王湖、双塔、金水湖、滨海、九龙、大沽河和苇都等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产业优势都很明显。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招远也将构建起因地制宜的生态产业板块,从而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发展。”杨波对此评价说。
  为此,招远市今年专门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列入今年创建计划的22个村庄和八大生态文明示范区进行了高标准的统一规划。示范区不仅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有所优惠,在八大生态文明示范区之间也有专门连接的绿阴大道,以此辐射带动全市的“美丽乡村”建设。

  ◆书记点评 把“美丽乡村” 办成惠民工程 招远市委书记 张伟
  招远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纳入全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系。从本地农村现状和广大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全市面上重点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配套三个方面开展。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上,招远坚持规划导向性与操作性相统一,坚持示范镇村与示范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招远又脚踏实地,合理确定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全市面上实施“三步走”战略,不断显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